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重生1966 !
大姑是个热心肠的人,乡亲们有事情找到她,她都尽心尽力的帮着去办,听村里人说起过,有村里的人去省城医院看病,大姑不但帮着找医院找大夫,还帮着交了医药费,甚至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给送饭,因为大姑的热心,在村里老人们的心里是沈家村最出类拔萃人,沈家这个解放前有些富裕的家庭在各个运动中没有受到什么冲击,甚至沈父被打成右派回到家里务农村里人也是尽心极力的帮着。
大姑走的时候带了很多东西。村里很多人都给大姑送了小米绿豆之类的粮食,一大家子早早的送着到村头坐公共汽车。
田家三爷爷也来了,跟大姑说:“省玉,你放心就好,家里的我们能照顾的一定帮着照顾好,你跟赵同志也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田支书说:“省玉,回去跟赵政委说,得有机会我去看你们去。”据说大姑父是田支书当年参军时候的政委,估计因为这个沈家得到田支书很多照顾。
秋天的早上,露水蒸腾起一片雾气,远远的望去,远处的庄稼都笼在一片烟雾里,有些枯黄的玉米秸依旧挺拔的站立着,一排一排仿佛列兵。
培茵被沈母抱着,看着自己的大姑提着一个白色的粮食袋子,里面是村里的乡亲还有自己的爹娘给自己放到里面的粮食,虽然不多,但是却是大家的一片心意。
送走了大姑,奶奶失落了好几天,有一次奶奶抱着培茵自言自语的时候说起大姑十几岁就求学在外,后来参加了革命家里也不知道,再后来跟着部队到家乡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也没有回过几次家,就是自己的大外甥都没有见过几次。
大姑的经历其实是很多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的经历,他们为了理想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为了拯救国家有些参加了革命队伍,有些参加了一些抗日的组织,正是有了他们的奉献、付出,才有抗日的胜利,才把这个被侵略者铁蹄蹂躏的国家拉出了泥潭,重新站立起来。
大姑回来的时候跟二叔单独的谈了一次,具体什么内容培茵没有机会去听,不过那次之后二叔的精神面貌好了很多,还陪着田玲玲去县里的百货大楼买了许多东西回来。
沈家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准备二叔的婚事,房子已经粉刷好了,田支书请的木匠已经把陪送给自己闺女的家具打好了,选了一个日子就要送过来,送家具的都是田家那边的一些女亲戚,在当地叫做“装柜子”,在结婚之前几天送来,婆家人得好好的招待这些女亲戚。
两家商量好了结婚之前三天来“装柜子”,这是结婚的整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光是新媳妇的嫁妆过来,主要是通过婆家的招待发现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为了婆家的脸面,这次的招待也得做好了。
前几天奶奶就打听着买了不少的东西,从宴席前的瓜子花生到宴席上的菜式,再到宴席结束之后需要给这些亲戚带回去的东西,奶奶让培华帮忙列了一个单子,详细的说明每个环节需要的东西,需要的人。
村里结婚都得请一个大总管,沈家合计了之后请了生产队长,沈父喊“四叔”,培华他们喊“四爷爷”,这位生产队长也是救小辉的省民的父亲。
大总管从“装柜子”就得开始上工了,帮着请掌勺的大师傅,采买各种干菜鲜菜,沈二叔的婚事沈家准备大办,也就意味着得准备好多桌的酒席,用到的东西也多,四爷爷帮着去村里的人家借桌椅板凳,盘碗碟勺,借了谁家的,这家是什么样式的都得记清楚,公事结束了得去换给人家。
村里有专门在红白喜事掌勺的大师傅,是田家的,家里排行老六,老一辈的喊“老六”,到了培茵平辈的喊“田六哥”,到了培茵这里就得喊“六爷爷”。“六爷爷”六十来岁的年纪,当年是县城“状元楼”的大厨,后来“状元楼”公私合营成了西平县招待所,六爷爷干到退休就回了家,现在带着一个徒弟接十里八乡的红白案。
“装柜子”前一天晚上沈父请了四爷爷六爷爷来家里商量宴席的事情。
培茵一直对这个时期的婚礼很好奇,据说六十年代的婚礼很简单,曾经有一位教历史老师,在学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说现在的结婚成本跟那个时候是直接没法比的,他的父母就是这个时期结的婚,记得老师说自己的父母结婚的时候就是下班了把办公室的桌椅收拾了一下,摆上买来的瓜子糖果,单位里的同事跟着热闹了热闹,领导讲了勉励的话就算是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那个时候的水果糖才几毛钱一斤,结了婚就是把两个人的行李搬到一个宿舍,两张床对成一张床,哪根现在似的啊,还得买房子,还得买车子,还得订酒席,档次低点的酒店还看不上。不过看奶奶这几天的架势,农村结婚不像城里那样简单呀。
天气凉了,大人们在北屋商量事情,奶奶让培华带着弟弟妹妹去东厢房,因为培茵小,被留在北屋的炕上坐着,手里玩着奶奶用碎布头缝的沙包。
生产队长四爷爷五十来岁,标准的庄稼汉形象,身材中等,体型粗壮,脸庞黝黑,脸上一直挂着爽朗的笑容,很像是这几天的阳光,明亮又热烈。
大师傅六爷爷两撇山羊胡,花白的头发,微微佝偻的身材,体型有些瘦,不像是几十年之后饭店的大师傅们那样胖的一张脸像发面馒头。六爷爷要带上插着一杆旱烟袋,到了坐在炕上先跟爷爷点起了旱烟,每人先深深的吸了几口。
省全家的奶奶因为是媒人,也被请了来,于是奶奶的炕头上围着小小的炕桌坐着几位老人,还有培茵这个伪萝莉,四爷爷跟沈父坐在炕沿上,二叔搬了条板凳坐在炕前。
寒暄过后进入正题,作为大总管的四爷爷先开口说:“ 明天就是‘装柜子’的日子,咱们这边的酒席看看六哥怎么安排,至于陪客的就让两位大嫂子看着安排。”
六爷爷抽了一口旱烟,把烟锅子在炕桌上磕了磕,说:“结婚的酒席咱们就按照这十里八庄的大体的菜式来做,现在红事是八个碗,咱们呢也不要太出挑了,差不多就行。明天‘装柜子’比酒宴的菜式要好,娘家人第一次上门,咱们太薄了不好看,我看就十个碗吧,两个点心,两个凉菜,四个素菜,两个荤菜,荤菜的肉呢也不要买很多,明天一早我来带着省思去镇上的供销社买点,酒席上用的多,队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猪,咱们自己杀一头,去买也买不到这样多的肉。”
奶奶盘算了家里的钱,说:“就听他六叔的,省思,明天一早你就用你省全大哥家的自行车去带你六叔去县里的供销社买东西。”
沈父答应着,四爷爷说:“明天这桌席找谁来陪客呢?”
奶奶说:“培华娘得帮着上菜,打杂,大嫂子,让锦华娘来帮衬帮衬吧。”奶奶说这话转头跟大奶奶说。
大奶奶说:“行啊,只要是你们用得上我们家的人,我们都好说。”
奶奶说:“田家那边说是要来八个装柜子的,还得再找一个才行呢。”
大奶奶说:“他四叔啊,你们家省民媳妇不是正好吗?”
奶奶一听,高兴的说:“对啊,他四叔,你看省民媳妇明天有空没有?”
四爷爷家的小儿子沈省民二十六七退伍之后找的媳妇在村小学当音乐老师,叫陈秋平,为人实在,性格爽朗,更兼之爱说爱笑的,很的村里众位婶子大娘嫂子的喜爱。
四爷爷笑着说:“行啊,秋平在家也没什么事,让她明天来帮着干点活。”
这陪客的找好了,四爷爷说:“等明天这桌席完了我就帮着借桌椅板凳,六哥啊,酒席上的东西可就得看你的了。”
六爷爷说:“那你可得瞧好了。”一句话听得众人哈哈大笑。
沈父一大早就骑着省全家的自行车带着田六爷爷去了十几里地外的县城采购东西,沈二叔一大早就被奶奶喊着起了床,再把他住的那屋好好的打扫了几遍,虽然田家说新房的家具他们打,但是奶奶还是请村里的木匠打了一个带橱子三抽桌,两把椅子,至于屋里的衣橱梳妆台田家已经请人按照城里流行的样式打好了,今天一起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