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

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 !

    临近春节,京师内外一片过年的氛围。城北的小安镇中车来车往,喜气洋洋。

    小安镇距离城只有两里路,随着京师人口的增多,这里的人口也在逐渐的增多。

    寒风吹着庭院里的枣树。

    张昭招待着来访的李幽喝茶,“子远近日可好?”两人分宾主坐下,茶香袅袅。

    李幽还是那副獐头鼠目的模样,只是身上的服饰、挂件都换成名品,脾气一如既往,笑着道:“当然是极好的。子尚兄如今名震天下,我作为你的旧友,在京中岂有不好的?”

    这话说的!张昭笑一笑,喝着茶。

    李幽不以为意,道:“我昨晚和公昭兄在教坊司喝酒,才知道子尚中午去过老师家。所以今日上午前来拜访。”

    张昭点点头,“嗯。”认可李幽有随时来见他的权力。

    李幽微微沉吟片刻,道:“子尚,你不在京中有三个月,京中有些歪风邪气。你要留意一二。”

    张昭将汝窑茶杯放下,看着身材短小的李幽,问道:“你是说之前被谢阁老压下去的事?”

    李幽摇头道:“不只是这一股风气。”对张昭说起原委,“所谓‘莫让儒冠误此生’,这最开始是文学报的编辑在批评你,不过他们文章写的文绉绉的,在京师、北直隶的销量很低,并没有引起什么浪花、风潮。

    后面主要论道报在批评你。他们一动,便有几家报纸跟进。调门越来越高,直接把你推向儒门的对立面。甚至还收集了你的一些资料。譬如新军营初级学堂的物理教材和张家私塾的自然教材。

    邸报把这些资料当做学术论著,刊登了几封批评的奏章,署名是翰林院里的。这随即引起轩然大波。邸报的威力你知道的,后面是谢阁老出面才平息。”

    张昭第一次听到完整版的整个事件,微微沉吟着。

    这并非是说他不重视京中的情报收集,新军营对内搞情报活动肯定不行,很犯忌讳。但是以新秦伯府的名义,收集京中报纸上的信息,这不会有任何问题。

    只是当时他还在燕山山脉中,消息不通。再后面就平息,这些消息便没有把消息送过来。

    而张昭一听这消息,在心里盘算一下,和他当时听王华说过后猜测的“敌人”大致差不多。

    李幽竖起手指,数道:“子尚,你看看这里面的问题。第一,士林中切切实实有一批人对你有意见。而且是最顽固的那一批人。嗨。这些人。

    近日,我听人说江南那边的报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仅仅是金陵,现在都有快十三家报纸。只要还是受制于没有买到国泰商行的印刷机。

    如今报纸风靡天下,白话文和标点符号都跟着推广开。如今这些人还死守在报纸上涌文言文写作,鼓吹‘风必秦汉,诗必汉唐’,你说,这些不是老顽固是什么?”

    张昭就笑起来,插一句,“李阁老怕是极喜欢你这一句的。当然,他应该不会提倡白话文写作。好,你继续。”

    李东阳李阁老在文学上的派系是茶陵诗派,执掌天下文坛之牛耳。而李梦阳这批人(前七子),他们是古文派系,属于另外一批人。双方是不大对路的。

    文人相轻,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统。不要以为大明朝的文坛就是一团和气。那怎么可能?

    我们之所以了解的不多,那是因为满清修史,把明朝贬低的如同一个垃圾国度,怎么会帮大明去宣扬她璀璨的文化呢?

    举一个例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都读过吧?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作“项脊轩志”里的明句。

    这句话里内蕴含的那种情感,真是令人潸然泪下。

    归有光号称“明文第一”。他生于正德元年,屡试不中,嘉靖四十四年,六十岁才考中进士。归有光和嘉靖年间的文坛盟主王世贞就闹翻。

    王世贞就是被公认为最后可能是“兰陵笑笑生”的人,一代大家啊。用西门庆来嘲讽严东楼(严世蕃)。

    李东阳如今主文坛,和李梦阳他们这帮人就不大对路子。张昭说的就是这件事。

    当然,如今报纸上白话文大兴,不代表文坛认可。

    李幽哈哈一笑。他刚才是说顺嘴了,结果被张昭察觉。他由老师李教谕推荐,负责张昭和李东阳之间的沟通。张昭最近不在京师,他肯定定期要去李府厮混的。

    李阁老家中昼夜不停的有酒宴,文人士子汇聚。李幽一个半吊子秀才混在里面,不骂几句《文学报》那怎么过关呢?

    李幽继续道:“士林中这批老顽固不只是在文坛,而是和河东派有关系。这是关键。”

    中国的文学史和儒学史,这是分开的两条线。

    即:文学家不一定是大儒,大儒并不一定是文学家。这完全是两回事。

    明代儒学成就最高的自然是一代圣人王阳明。阳明心学,光耀千古。但在阳明心学还未传开之际,明代的理学一样有大儒存在。

    大明那么多读书人,总会有人去研究儒学。

    在弘治年间,最有影响力的流派叫做“河东派”。其开派的大儒叫做薛瑄。其人死于天顺年间。但其学说流传开。在晋地、豫地、关陇一带流传甚广。

    明末东林党党魁、思想家高攀龙评价是: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

    可见其影响之大。

    李幽竖起第二根手指,“儒学门派对你的批评这是其一。歪风邪气不止这些。其二,翰林中批评你的奏章,据说和礼部尚书张升有些关联。”

    张昭手指轻轻的敲敲桌子,示意李幽继续。

    “第三,论道报是谁开的,你比我更清楚。国朝的勋贵集团中不少人对你有意见啊!”

    “这只是表面上的。我以为你还需要注意以下几股势力:第四,兵部尚书刘大夏等人。据说谢阁老出面压下舆论时,刘尚书私下里发了几句牢骚。

    第五,藩王。北直隶这里的卫所改革暂时阻力不大。藩王并不多。我预估你会在辽东推行,辽王府你打算怎么处理?这批人只要脑子没有完全坏掉,必定会选择站在你的对立面。

    第六,江南巨贾。近日扬州盐商封员外在京中活动,我和他吃过几次酒,听他的看法,江南的巨贾们对你要求朝廷征收7%的商税颇为不满。”

    7%就是十五税一。大明朝历来的商税是三十税一,约3.3%。

    说完,李幽看着张昭。

    这是他的结论。张昭目前看似是“最靓的仔”,实际上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