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柏相文集 > 韩寒被血是谁在试图扳倒民意

韩寒被血是谁在试图扳倒民意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柏相文集 !

    摘要:“方韩之争”已经演变成“韩寒被血虐”;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绝不是“文艺批评”;是谁试图在把“质疑”甚至“诬陷”霉变成“闹剧”;是谁在试图“扳倒”民意?

    壬辰龙年前后,中国网络热闹非凡,大众热点事件摩肩接踵,令网民目眩。在这众多的“与龙共舞“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也许因为我是一个教师的缘故,有一个热点事件生硬地“闯”进了我的视线。那个事件,借用易中天先生的判断来说,是一个“文化事件”即:“方韩之争”

    一、“方韩之争”已经演变成“韩寒被血虐”

    这次壬辰龙年前后对韩寒的质疑,似乎最早起于一个叫麦田的人。“麦田质疑”迅如春雷,让国人一片哗然,但匆匆结束,一如一个信口雌黄的孩童对著述等身的学究的质问,以麦田道歉韩寒接受道歉并不做追究收场。

    不过,正如易中天先生在他的那篇发表在壬辰龙年西方“情人节”那一天南方都市报上的我看方韩之争一文所言:“一旦质疑失误,对被质疑者的伤害也大。这个时候,赔礼道歉都未必管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公众记住的,往往是第一印象。如果被误疑的还是公众人物,他可能一辈子都跳进黄河洗不清”

    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民众由于“麦田质疑”对韩寒大都产生了质疑或别的莫名其妙的猜测。正当大家对麦田的高调道歉迷惑不解的时候,韩寒抛出了一个“两千万镑的核弹”演艺明星范冰冰紧跟其后又一个“两千万镑”的“核弹”

    谁知这件“文化事件”竟还引来了人称“打假圣斗士”的方舟子前来“围观”“围观”也就罢了,谁知方舟子自以为“调侃”的“围观”激怒了韩寒,韩寒抛出了一篇长文,方舟子又被韩寒激怒,于是“方韩之争”又“爆红”了中国网民的眼球。

    不料,韩寒“文化事件”由此开始越来越“扑朔迷离”韩寒先是把方舟子和一个名叫刘明泽的网民告上了上海法庭,高调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面前,同时熬夜撰写多篇博文对方舟子深度回击。正当国人拭目以待的时候,韩寒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先撤掉对刘明泽的控告,又撤掉对方舟子的控告。再随后,韩寒抛出一篇博文,声称对方舟子的“质疑”不再做任何回应。

    但人称“打假圣斗士”的方舟子先生,依然孜孜不倦、“连篇累牍、条分缕析、深文周纳”、穷追不舍

    如今,韩寒“文化事件”似乎变成了方舟子一个人的“独角戏”有人戏称,现在“韩寒文化事件”已经不是“方韩之争”了,也不是方舟子“倒韩”了,而是方舟子在“血虐韩寒”“韩寒被血虐”的同时“方舟子涉嫌高考舞弊案”也在网络疯传。

    二、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绝不是“文艺批评”

    在这个时候,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带头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专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和作家葛红兵先生,壬辰龙年二月十六日,在他的腾讯博客撰写了一篇博文闹剧:总要收场——我看方韩之争,把韩寒“文化事件”还称作“方韩之争”似乎有些“落伍”或者说“非主流”了。

    葛红兵先生在那篇名为闹剧:总要结束的博文中,还借用鲍鹏山先生的分析结果,把已经演变成“方舟子血虐韩寒”的这场龙年赚足了国人眼球的“文化事件”再度定位为“总要结束”的“闹剧”令“围观”此事的网民觉得有些“拾人牙慧”毫无独到见析。

    葛红兵先生在那篇博文中,有近乎大半文字是对方舟子“质疑”的分析,摘录几点:

    1、“我作为一个资深的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用我的经验判断,方舟子不属于文艺批评。”

    2、“文学批评是对创作得失的分析和判断。”

    3、“方舟子不知道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这种复杂的关系,用生活真实来要求艺术真实,可能是出于对文学创作理论的陌生。”

    4、“方舟子可能没有创作经验,因而对文学创作也缺乏真切体会。他关于作家创作必然苦苦吟哦、反复修改才能成篇的想象可能来自某些作家的自述(这种自述中,常常充满了夸张,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艺术真实吧)。”

    其实,葛红兵先生所分析的前两点,我已经在分析鲍鹏山先生的那篇方舟子“倒韩”:事实和价值一文中指出了:现在的事实是,广大网民都知道方舟子不是在做“文艺批评”而是在做“质疑”或者“抹黑”甚至“诽谤”

    因此,葛红兵先生敲打了那么多次键盘,占用了那么多网民的时间所表达的,等于失语,或者说,没有什么新意和价值。因为我们所有关注此次“韩寒文化事件”的网民,是想要一个真相,或者说,是想“捍卫”我们所有公民的“知情权”

    而且,葛红兵先生所分析的后两点,实际上无非就是类似于方舟子的逻辑分析和文本分析,而这种逻辑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早就被“韩寒的捍卫者”嘲讽为“方氏逻辑”了,那么葛红兵用骂声一片的“方氏逻辑”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谁会相信呢?最起码在我个人看来,绝对说服不了所谓韩寒的“水军”或“韩粉”

    葛红兵先生用这种“方式逻辑”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试图证明“方氏逻辑”的正确性,博得“挺方派”的自鸣得意?还是想博得“挺韩派”的一片掌声,同时也博得“围观派”或“中立派”的如潮赞誉?

    我估计:难!都难!只能令他尴尬或授人以柄。

    不过,葛红兵先生的“条分缕析以至于深文周纳”的分析,和鲍鹏山先生的分析相比,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第一、葛红兵先生有博士的底气和水准,有先驱的高亢和激愤,还有权威的正义与凛然;第二、葛红兵先生他有与韩寒一样的天才能力和天才创作体验,甚至,他比韩寒更厉害,他比韩寒自己辩解更能令那些“质疑者”或者说是“不辨真相者”无比羞愧。

    比如,韩寒一气呵成、近乎干净的三重门手稿才几十万字;而葛红兵教授创作未来战士三部曲,用钢笔手写,在方格稿纸上一稿写成,写完,稿面非常整洁,不用誊抄,就交给了出版社,并且这套手稿,大概有500多页,后来,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该馆也曾经展出过,同时说那也是有据可查的。

    五百多页有多少字,葛红兵先生没说,葛红兵先生的那些手稿,我也未曾谋面,估计怎么着,肯定也比韩寒的三重门字数多吧。不过,也许我就是个庸才吧,的确是忝列在教师队伍之中,也的确是个如同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一样的养家糊口者。可是,我个人怎么也想不通以下几点:

    1、如果我把红楼梦抄一遍,或者有了红楼梦的手稿,是不是我就可以成为红楼梦的作者,那我岂不是就“发达”了,哪得“拿”多少版税啊?

    2、即使我想用抄一遍的方式,或者用出示“不小心得来”的红楼梦的手稿的方式,企图把红楼梦的作者变成我。我抄出来的手稿会不会也像葛红兵先生创作出来的一样,稿面非常整洁呢,或者我不小心得来的红楼梦手稿,是不是也像葛红兵先生创作出来的未来战士三部曲的手稿一样,稿面非常整洁呢?

    3、我就纳闷了,曹雪芹是天才,还是韩寒或者葛红兵是天才?是不是“韩寒文化事件”水落石出之后,披阅十载、删改数次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恐怕在有些人的眼里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庸才了?他怎么那么笨呢?

    4、中国校园里经常贴出来的那些诸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xxx的时间用在了xx上”、“天才是百分之xxx的勤奋加百分之x的汗水”的标语,岂不都是“满墙荒唐言”?

    那些说这些话的人,又都在“韩寒文化事件”之后成了什么样的人呢?骗子吗?这对这个国家,最起码是中国教育界,是多么大的一个嘲讽?谁来负这个责任,难道我们全民族要把说这些话的人全都来一个“伍员鞭尸”吗?

    不知哪位网友能替我想通!

    三、是谁试图在把“质疑”甚至“诬陷”霉变成“闹剧”

    头顶一连串震慑国人心魄光环的葛红兵先生,文章里说了那么多,我可能没有资格说他分析得没有道理。可是,他同时无视了这样一连串搅扰国人心魄的事实:

    “麦田质疑”;

    “方舟子质疑”介入;

    各种“粉丝盲目拥戴”和各路围观者“暴民式狂欢”;

    广大网民“稀里糊涂”;

    一些戴着各种光环的被有些网民劣称为“公猪”的公众人物,对“方舟子血虐韩寒”事件的所谓“深度解析”“大声疾呼”甚至“悲伤义愤”、“不能容忍”

    我觉得许多网民和我一样觉得“义愤”!

    是谁在试图把这么一个严肃而有意义的“文化事件”由“意气、质疑”或者“抹黑、诬陷”变成一场“闹剧”?

    是谁把我们的良知唤醒之后销声匿迹?

    是谁想“娱乐”我们,并试图把我们“娱乐成白痴”?

    是谁在给谁抹黑,或者诬陷?

    谁是天才?谁又在否定天才?我们应该相信有天才,还是相信有天分,我们该怎么给我们的孩子说,我们该怎样面对那些孩子般的纯真无邪的眼睛?

    是谁在愚弄“诚信”和“公信力”?

    是谁在嘲笑中国公民,最起码是中国网民的智商?

    是谁在给这个民族和国家抹黑?让黑皮肤、白皮肤、棕皮肤,甚至黄皮肤的别的种族,讥笑我们这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伟大的民族?

    事情发展到现在,谁也没有权利“胡搅蛮缠”或者“血虐”谁也没有权利“默不作声”或“混淆视听”!

    总之,谁都没有权利剥夺我们广大网民的“知情权”!

    谁都没有权利试图以“打假者”或“博学者”甚至“宣判者”的面目出现,手持“诚信”、“质疑”、“深度解析”、“中立公允”或者“真理的大棒”对我们“当头棒喝”!

    我们绝不是鲁迅先生文章里的“看客”我们决不允许以任何面目出现侮辱我们“智商”或“良知”的声音“响彻云霄”!

    我们要真相,即使方舟子的确“涉嫌高考舞弊案”!!

    我们要真相,无论方舟子和韩寒谁更“可恨”!!

    四、是谁在试图“扳倒”民意

    葛红兵先生在那篇博文中,还“似乎”在以“法律专家”的口吻大谈特谈“韩寒起诉”

    大家看葛红兵教授的原话:“有些人不赞成韩寒起诉。我看主要是因为那些人有看客心理,想看娱乐。他们煽风点火,然后热烈围观,有的时候为了给围观增加一点儿调料,他们还不惜故意混淆一下视听,浇点儿浑水。”

    看到这些话,不知各位网友作何感想?

    葛红兵先生在那篇博文中,同时列举了朱学勤教授当初蒙受不白之冤的前前后后和他自己的感想,似乎“感同身受”“痛心疾首”地给我们大谈“名人权利”

    大家再看葛红兵教授的原话:

    “韩寒是社会名人,公共知识分子,所以,他应该承受更多的质疑,这方面我的看法是:韩寒接受公众质疑的限度是个人权利(包括隐私权、人格权等)不受侵犯,公共知识分子也是人,他的人权也需要保护,公众质疑的限度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始于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但应该终止于善意和最基本事实的尊重,捏造事实、恶意诽谤,这是法治社会绝不能容忍的。”

    看到这些话,又不知广大网友又会作何感想?

    看到以上葛红兵先生的这些话,我个人有两个可能也许不对的结论,那就是:

    1、中国网民或者中国公众都只是葛教授眼里的“看客”或者说最起码似乎经常具有“看客心理”许多人只是想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上娱乐。同时也有许多人似乎就都成了“娱乐爆料的制造者”

    2、对社会名人的质疑,或者说社会名人接受公众质疑的限度是个人权利(包括隐私权、人格权等);公众质疑的限度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始于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但应该终止于善意和最基本事实的尊重,捏造事实、恶意诽谤,这是法治社会绝不能容忍的。

    那么,我想问揣着许多不明白耐着性子读到这里的广大网民几个问题:

    1、许多人都知道“看客”一词,而且“看客”一词似乎最先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愚昧、麻木”的代名词甚至比这些词汇的贬义还严重。那么,是谁在把我们当“看客”?我们都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真的都是“看客”吗?

    2、“方舟子血虐韩寒”真得是一场“闹剧”吗?是方舟子在“捏造事实、恶意诽谤”韩寒,还是韩寒在“捏造事实、恶意诽谤”方舟子,或者他们与许多人一起在把我们当做“看客”一样“愚弄”?这不重要吗?

    葛红兵先生在这篇名为闹剧:总要收场的博文中,虽然在有些网民看来有“替韩寒赤膊上阵”之嫌,虽然似乎在把我们中国公众或者说中国网民再次的鄙夷为“看客”但也说了一句明白话:

    “当年,新生代搞断裂行动的时候,许多人都拿看客和调笑的心态来旁观,我就想,这个时代是不是缺乏说真话和讨论真事儿的能力了?”

    可葛红兵先生紧接着那句话的另一句话就叫人“匪夷所思”甚至有些“义愤”了。

    大家且看葛红兵教授的说辞:

    “要真是这样,韩寒更应该提告,让这看客的调笑终结吧。老实说,到底是否代笔,并不关乎韩寒的影响力,美国总统的演讲还都是别人代笔的呢,影响美国总统的影响力了吗?”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知别的中国公众或者网民怎么想,我要说的是:

    1、我们不是“看客”!我们没有鲁迅先生嘲笑得那么愚昧和麻木!美国总统的那个“代笔问题”与我们中国民众的关注点无关。

    2、到底是否代笔,绝对关乎韩寒的影响力,如果韩寒的确是方舟子所怀疑的那样,我们不需要一个骗子“代言”我们不需要一个“如此不诚信”而且“说了那么多大言不惭的话”的人为这个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代言!

    3、我们不想吃“臭鸡蛋”!谁爱吃谁吃,不要“蛊惑”我们“津津有味”地去吃“臭鸡蛋”!

    我最赞同葛红兵先生文章结束时的那一段话:“把韩寒变成笑料容易,但是,扳倒韩寒难,扳倒韩寒容易,但是,扳倒民意难。——最好是,我们都认真地看这场戏如何收场,那个扳不倒的民意,最后总会显身。”

    是啊,我也想借这一段“全中国最明白的话”对我们关注“方舟子血虐韩寒”事件的广大网民说“把韩寒变成笑料容易,但是,扳倒韩寒难!”我也想借此对方舟子及其热捧者说“扳倒韩寒容易,但是,扳倒民意难。”

    而且,我也想借天涯和新浪的这个“娱乐平台”替葛红兵先生向中国公民或者中国网民问一声甚至高呼几声:

    是谁在试图扳倒“民意”?

    是谁在企图抹黑“民意”?

    是谁在把“民意”当“闹剧”?

    是谁在制造“娱乐笑料”把我们中国公民和中国网民当“看客”一样鄙视?

    那个扳不倒的民意,什么时候才能被“验明正身”?

    相关链接: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所访问学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葛红兵教授博文地址user。qzone。qq/622008591/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