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袁氏三国 !
难升米和都市牛利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坐着马车来到了洛阳,准备求见袁斌大将军。
袁斌得知邪马壹国的使者来了,在原来的尚书台准备召见邪马壹国的使者。
难升米和都市牛利到了洛阳之后,就由大将军府的属官负责招待,礼部的官员进行了交割之后,就启程回邺城去了。大将军府的属官引导着两人走进尚书台办公的府邸,等候大将军的召见。
都市牛利对难升米道:“难升米丧,马上就要见到天朝的大将军了,听说这位大将军阁下负责着天朝所有的事务,我对此次朝见,心中十分紧张。”
难升米微微一笑道:“牛利丧,好歹你也是邪马壹国的大将,女王的亲信将领,拿出你的勇气来,不要坠了我们邪马壹国的威风。”
都市牛利闻言,使劲挺了挺胸膛,努力作出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出来。
不久,有人出来道:“大汉天朝袁大将军宣布邪马壹国使者进见。”难升米和都市牛利听见宣召,连忙整理了一个自己的仪容,朝殿堂上走去。
袁斌高坐在胡椅上,俯视着两个日本人用罗圈腿一摇一晃地走上殿来。
难升米和都市牛利跪了下来,难升米道:“海外小国,邪马壹国的使者拜见天朝大将军阁下,祝大将军阁下武运长久。”
然后难升米拿出了汉朝天子赐给他的礼物,对袁斌道:“大将军,这是邪马壹国卑弥乎女王送给天朝大将军的礼物。”本来有礼部的官员陪同,难升米也不敢做这种借花献佛的事,但是礼部的官员将他们送到目的地后,就离开了,而难升米一行人又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东西,所以难升米才临时决定,将汉朝皇帝赐给他们的东西当成邪马壹国女王的礼物,送给袁斌。
他还沾沾自喜地想到:“女王只送给天朝几口人和两匹布,就让天朝回赐给千万倍的礼物;如今把天朝的礼物送给大将军,按说他应该回赐给这些礼物价值千万倍的礼物吧?那该是多少东西?”可惜难升米的脑容量有限,这巨大的数值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
袁斌和殿上的官员一眼就看出这些礼物都是汉朝所产,这些精致的礼物根本不是一个小国能拿得出来的。
郭嘉在朝班中看着这两个倭国使者,心想:“你一个海外小国,不远千里前来朝贡,就算什么东西也拿不出来,天朝也会感谢你们,毕竟中原有一句话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可你竟然做出这种事来,难怪主公说你们倭人素无廉耻,这下我可是信了。在我们面前玩这种小手断,真是不知好歹。”
袁斌见难升米自作聪明,也没有戳破他们,只是挥了挥手,让人收下这些礼物。天子年幼无知,很慷慨地送给他们这么些礼物,他不心疼,袁斌还心疼呢,正好趁这个机会,转手再收回来。
袁斌命人收下了礼物,对难升米道:“难升米使者,听说你已经被我国皇帝封为了率善中郎将,那就是我天朝的官员了,所以你不用客气,有什么话要对本将军说啊?”
难升米先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趴在地上对袁斌道:“尊贵的天朝大将军阁下,我们扶桑列岛上有无数的国家,邪马壹国只不过是其中较大的一个罢了。但是我们邪马壹国知书达礼,也算得上是礼仪之邦了,而与我们相临的狗奴国则完完全全是个野蛮人的国度,他们的男王卑弥弓乎想要灭掉我们邪马壹国,完成他制霸扶桑列岛的野望。我们邪马壹国是天朝的藩属,希望天朝能履行宗主国的职责,帮助我们邪马壹国阻止狗奴国的侵犯。”说完之后,又磕了一个头,然后才跪坐在袁斌面前。
袁斌用手搓了搓下巴,郭嘉看到袁斌这个习惯,就知道自己的主公又有了什么古怪的主意要执行,然后又用怜悯地目光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
袁斌笑道:“当然,邪马壹国既然是我大汉的藩属国,而且不远万里,前来朝贡,身为宗主国,当然要为属国着想。本将军会派兵帮助你们抵抗侵略的。”
难升米大喜,再次磕了一个头,道:“天朝大军一定是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如果天朝大军能降临鄙国,鄙国女王一定会全心全意招待好天朝大军的。”
袁斌摆了摆手,笑道:“到不用贵国女王破费什么,出兵的费用,天朝自己会解决的,就不麻烦贵国了。”
难升米一听连军费也不用出,更加高兴了,心想:“天朝果然都是些爱面子的人,只要说几句好话,拍几下马屁,他们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袁斌道:“这样吧,本将军现在是开始准备出兵的事,你们正好是两个人,留下一人当作向导,指导大军出海,另一人回去向你们卑弥乎女王汇报,并且做好接应工作,省得再引起什么误会,好不好?”
难升米道:“一切全凭大将军阁下作主,既然这样,就将副使都市牛利留下为向导,下臣回去向女王汇报,再次祝大将军阁下武运长久。”
难升米留下都市牛利,自己走了。在汉朝官员的陪同下,他带着其余的人又回到青州,坐上自己的船,返回邪马壹国去了。
袁斌见难升米走了,也安排都市牛利去馆驿休息。
外人走光后,郭嘉对袁斌道:“主公,当下之急,乃是对付魏国曹丕和那些没有臣服我们的地方势力,一个万里之外的小国,是存是亡,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犯不着劳师动众的远征,而且还要远渡重洋,万一有个不测,死伤的全是我大汉的好儿郎,还请主公三思。”
袁斌看了看郭嘉,又看了看左右的心腹重臣,叹了口气,道:“你们都与奉孝一个意见吗?”
其他的人齐道:“请主公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