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兰陵风流 > 第二三O章 立储波澜(三)

第二三O章 立储波澜(三)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兰陵风流 !

    宿王细思片刻,领会了老人的意思,点头应道:“是。”

    ……

    宿王出来时,夕阳已完全落山,余晖尽去。长安城进入夜色,处处亮起灯火。黑暗中,灯火下,密谋在处处拉开。钓鱼的,吞饵的,注定要在一根线上交手。

    只不知,是渔夫钩起了大鱼,还是大鱼拉倒了渔夫!

    一切,都在夜色中未明。

    ***

    次日,就是皇帝登基的祭天大典。

    祭天在京城南郊的圜丘举行,距离南城正门明德门不到二里。寅时天未亮,皇帝就起身,车驾出行,宰执诸王公文武百僚随行,三千多人的仪仗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向南门去。到了圜丘,天还未亮,祭坛上下挑起了灯杆,挂上了大灯笼,照亮了整个圜丘。皇帝在歇殿内更衣净手,当东方出现第一线鱼肚白,乐声奏起,皇帝穿着衮冕冠服,登坛祭天。司礼官宣读即位诏书,皇帝向昊天上帝神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在司礼官的高声引导下,献礼、退坛、再登坛、再献礼……整个祭天仪式繁琐复杂,皇帝贴身的内衫已经湿透,脸色也越见苍白。

    台下眼睛锐利的文武官员们都有些担心:圣人若在祭天大典上累昏过去,那可就龙威扫地了!

    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皇帝的步伐依然徐缓而稳定,神态从容而平静,给人一种累极却支撑不倒的坚韧之感,让百官油然生出感佩:圣人心志甚坚,并不“文弱”啊!

    皇帝遵礼宣了即位祭词,又持香默默祷告:“祈拜昊天,佑我长女毓祯,平安苏醒。吾愿为此折寿十年,无悔无怨,以祈。”持香虔诚揖拜,插入鼎中。

    香烟袅袅,渐渐散入天际。

    忽然,一道轻声锐响,似从天际鸣起。而祭台上下,浑然未闻。

    当那一道轻声锐响从远处响起时,不过四五个眨眼,就到了祭天台上,一线灰白,射向皇帝李翊江的心口。

    皇帝直觉危险临近,却不知道危险在休息,瞬息间也无法做出应对。

    陡见一道匹练似的刀光,从祭天台下方席卷而起,“铿!”刀芒与那线灰白相击,发出响亮清脆的交鸣声。

    “扑!扑!”两声沉响,两截断箭一先一后落在祭天台上。

    控鹤府少令施自英已经掠空而起,自祭台下方跃至皇帝身前,横刀而立,半空中喷出一道血雾,显见隔空与那一箭相击让他受伤也不轻。

    此时祭天台下的文武百官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是两箭射入——

    一箭仍然从祭天台北面射向皇帝;

    另一箭却是从祭天台南面射出,射向皇帝的后心。

    施自英只来得及横刀截住北面那一箭。

    群臣惊呼的“陛下!”还没出嗓子眼,便见一道魅影闪现,修长白净的两根手指夹住了那枝漆成灰白色的钢簇铁箭。

    那人乌纱折上巾,白袍金边服,两边肩膊金丝绣鹤纹。

    ——正是控鹤府令李祉。

    群臣的那一声惊呼就顿在了嗓子眼——这才感觉到心脏在剧烈跳动!

    施自英已经大喝:“有刺客!护驾!”

    司礼官从惊呆中回过神来,猛地冲到皇帝东面,张开双臂护着,大喝:“护驾!护驾!”

    他才冲向皇帝时,已经有十几道黑影从祭天台下的第二重谴墙外拔身而起,跃至皇帝四周,掣刀团团护住,人人均戴鹤羽乌纱卷檐帽,一色的朱红地白鹤绣纹褶裙衫,正是贴身护卫皇帝的控鹤卫。

    “护驾!!”

    千牛卫、金吾卫、羽林军统军先后拔刀大喊,一百千牛卫、一百金吾卫和一百羽林军分别冲上祭天台,围住台下南道,竖起人墙,护住皇帝,控鹤卫护持在皇帝前后左右,从南面陛道下祭天台,往歇殿行去。

    中书令裴昶大声喝令:“都蹲下!除禁卫外,任何人不得乱动!起身者,金吾卫射!”

    众臣僚听见喝令立即蹲下.身子,心知裴相的喝令是防备群臣中混有刺客的同谋——此时妄动起身者,就会被视为刺客射杀!群臣心中都绷紧了弦,警惕的目光扫视身边,发现谁有异常举动,就会大喝出声。

    在武臣列中,左威卫大将军李思及身边左右的武臣都握上了刀柄,一旦李思及有任何举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拔刀扑出——皇帝在登基祭天礼上遇刺,最有嫌疑的就是齐王,作为齐王一党的左威卫大将军,当然位在嫌疑人之列。

    此时不仅仅是李思及,百官中凡属于齐王一派,或以前亲近齐王的,都受到了周围目光的警惕和防备,这些人毫不怀疑,一旦他们有任何动作,周围的臣僚就会一拥而上,将他们按倒制住。

    李思及等人的脸色铁青,都蹲身坐着,一动不敢动,八月凌晨的透寒冷风中,额上却冷汗涔涔,想到今日齐王称病缺席祭天礼,他们心里的怀疑便如野草般蔓生——真的是齐王行刺?

    在禁卫人墙的护拥下,皇帝进入歇殿中,温和又平静的吩咐:“不必惊慌。”内侍宫女都被皇帝的平和感染,纷纷镇定下来,服侍皇帝更衣,递上参汤。皇帝用了参汤,回复了些力气,宣入三位大宰。三人入内便奏道:“陛下宜立即起驾回宫。”皇帝应允,传令下去,护驾回宫。

    仍然是在禁卫的人墙护拥下,皇帝上了玄铁壁的轺车,控鹤卫、千牛卫、金吾卫、羽林军重重护卫,往明德门行去。

    刺客在皇帝露祭时三射不得手,仿佛知道再难有机会,御驾回程中再无行刺,皇帝一路安然回宫。随行在后的文武百官在看到大明宫朱红色的宫墙时纷纷松了口气,人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太上皇闻讯后,在宫中暴跳如雷,将千牛卫、金吾卫、羽林军几位统军骂得狗血淋头,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搜捕一切可疑人等。

    金吾卫、羽林军、京兆府衙役齐齐出动,封锁城门,搜检出入车辆,缉拿地痞流氓问案。隶属鸿胪寺的外国使馆和诸藩属领务馆都被监视起来,严禁人员外出。京兆府和金吾卫联合下了宵禁令,坊卒和巡铺卫在各坊曲巷敲锣通告,很快京城百姓皆闻新帝在登基祭天礼时遇刺,人人咒骂刺客不得好死,街巷邻里都紧张起来,关注有没有陌生人和可疑人,一旦发现疑点就向保长、里长举报。

    太上皇又下了一道诏令:三百羽林军“保护”齐王府。

    明眼人都看出:名为保护,实为软禁。

    太上皇此举,让文武百僚对齐王更生怀疑。

    联想起昨日传出的秦国公主遇难的消息,之后新帝就召六位宰相入宫,似乎从侧面证实了这个消息,而消息灵通的大臣已经得知秦国公主遇伏击,重伤昏迷不醒;然后联系到今日皇帝遇刺,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如果新帝遇刺身亡,唯二的子嗣中就唯有十三岁的广平郡王可以继位,然而主少臣疑,广平郡主就向无功绩,如何让天下臣民心服?一旦太上皇晏驾,齐王就成了强势威胁:由最得利者反推,行刺皇帝的最大嫌疑者不是齐王还能是谁?

    就连齐王的谋主司马德师都惊疑了,匆匆赶到齐王的书房,入内便问:“殿下,此事?”——计划中可没有刺杀新帝这一出啊!

    齐王恼火道:“不是孤!”心中生疑——难道是宿王那边动手了?

    ……不!不会是宿王。

    此时动手,只能往自己身上泼污水,宿王那边不会如此不智。

    “父亲,咱们危矣!”世子李景略忽然色变。

    齐王和司马德师的脸色也变了,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

    蓦然间,齐王捂着心口倒下去,翻着白眼嗬嗬叫。

    世子和司马德师惊呼上前:“父亲!”“殿下!”

    ……

    “来人哪!”世子扶着父王凄声厉喝。

    司马德师起身踉跄到门口,一脸凄惶神色的悲呼:“快来人!殿下,殿下,中毒了!快传太医!”

    噩耗很快传到后院,顿时女人哭声四起,齐王府内乱成一片。

    ***

    “主上,圣人在圜丘遇刺。……”

    宿王收到皇帝遇刺的消息时,正坐在渭水上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上,悬丝垂钓。

    “遇刺!?”两道漆黑的眉毛挑了一下,宿王细思一阵,唇边哂出一抹冷笑。

    好一个先下手为强、嫁祸江东之计!

    轻易就将齐王拖进了“行刺嫌疑”的漩涡;

    更为关键的是,皇帝一旦遇刺,谁还敢反对册立秦国公主为太子?

    ——谁反对,谁就有“刺客同谋”的嫌疑,下到靖安司的诏狱里,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哪个官员是完全清清白白、没有半点阴私事的?谁不怕被靖安司牵扯出来,不死也得脱层皮?除了那些自恃清白的大臣,没有几个敢在这个当口,冒着下入诏狱的风险和圣人作对。

    上皇和圣人真是演的一出好戏!

    宿王横眉,冷笑,消失在船头。

    少顷,出现在齐王府的怡景轩内——此时空荡荡的没有一人。

    【齐王,按此行事……】

    宿王的神念出现在齐王脑海中。

    蓦然间,齐王捂着心口倒了下去,嗬嗬叫的时候嘴唇掀动,无声说了四个字——

    慢性中毒!

    ***

    齐王府闹哄哄一片,哭声、疾跑声、惊叫声四起。

    “不好了!不好了!”

    齐王府东侧门哗的拉开,王府长史一脸惊惶之色出现在门口,幞头都跑掉了,急声叫道:“不好了,齐王殿下中毒了!快,快请太医!”

    门外看守的金吾卫脸色大变,立即就有一名金吾卫跑去通报统领。

    急报传到宫中。

    皇帝因“遇刺受惊”,正在寝殿歇着,东暖阁是太上皇处政,闻报惊怒,“中毒?凌晨就犯心口痛?这会儿才知毒发?”声音里三分惊怒,七分怀疑,“不是畏罪服毒?”

    入宫禀报的金吾卫统军垂着头,额上冒冷汗,不敢接这话。

    太上皇沉眉一阵,冷声道:“传太医令,赴齐王府会诊。——陈宝柱,你跟着。”

    金吾卫统军心道:是“会诊”不是“救人”,显见上皇陛下疑虑甚重。他脑袋垂得更低,只当自己是木头人,两耳不闻。

    “喏!”仍然是东暖阁内侍阁长的陈宝柱领命退身,出阁后就疾步往太医署。

    ……

    两刻钟后,太医令皇甫安存带着三名医正、内侍阁长陈宝柱随行探望,一起坐车赶到齐王府。

    齐王昏迷不醒的躺在寝榻上,脸色乌青,嘴唇发紫,气息已经微弱近无。齐王妃、世子和几个成年长弟都双眼红肿,见太医和中官进来也不多话,只手一让,退到两边,焦急紧张的看着四位太医先后上前诊断。

    皇甫安存诊脉后就冒出冷汗,如果再晚到片刻,即使药王孙先生亲至,也无能为力了。立即下针,先遏制毒素蔓延,再下药开方。但要袪除这毒,太医令却感到棘手了。和三位医正商议半晌,才开了个方子。药煎好后,由三位医正用漏斗并捏喉灌入汤药。

    陈宝柱回到宫中向上皇禀报:“皇甫医令并三位太医诊断,齐王殿下中的毒是多种毒素混合,目前确定有七种毒素,还有两种未明……只能暂时延缓毒素蔓延。”

    太上皇脸色沉峻。

    “皇甫医令估计,至多只能延缓十四、五日……必须在此之前研出解毒之方,否则,毒入心脏,就无回天之力了。”

    太上皇沉默片刻,问:“太医诊断何时中的毒?”

    “皇甫医令说,应该是在三天前。”

    太上皇沉着眉,目光幽森,神色莫测。

    “下毒者何人?”

    陈宝柱回道:“齐王世子言,是齐王殿下书房的一位司墨侍人。太医令诊断,毒就在墨汁里。……齐王殿下毒发后不久,此人也毒发而死。”

    太上皇仰了下眉,“死得倒是时候。”

    陈宝柱不敢接口,继续禀道:“皇甫医令说,目前两种毒素未明,太医署没有十足信心解毒,如果有药殿擅长解毒的药师相助,或许把握会多两分。”说完,呈上太医令书写的诊断医笺,上面列有七种毒的名称。

    太上皇看完医笺,坐在御榻上久久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良久,太上皇闭了下眼,有些沉哑的声音道:“抄录医笺。附笺传旨三清宫,请药殿派药师协助。”眼中浮起冷嘲,“时间紧迫,有请宿王走一趟。”

    陈宝柱没有应声,上皇这话不是对他说。

    李祉应道:【是。】

    ***

    当天,齐王中毒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京中文武皆闻。

    “慢性剧毒?”

    “三天前就中毒了?”

    “昏迷不醒,性命危急?”

    “太医只能延缓,没法解毒?”

    “齐王只有十五日的命?”

    ……

    先前怀疑齐王的人都目定口呆了——

    三天前,那不是圣人内禅的日子吗?齐王称病不朝,难道不是托辞,真的是中毒不适而病?

    然后皇帝今日祭天遇刺,跟着齐王毒发——难道齐王也是刺客行刺的目标?如果新帝遇刺身亡,齐王也毒发身亡,这是要朝堂大动荡啊!……最终,谁会最得利?——细思令人恐极呀!

    当然,不乏有人怀疑齐王施的是苦肉计。

    但再苦肉计,也不能拿自己的性命用计吧?——据说是七八种□□混合,万一无解,岂不是自作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齐王有这么蠢?

    或者说,有这么狠?

    无论贵贱,人的命只有一条,对别人狠容易,对自己狠……一些人也能做到,但狠到不顾自己的性命,有几个能做到?

    疑心齐王行刺皇帝的人便动摇了大半。

    很多人怀疑的矛头直指和大唐敌对的四个帝国,燕周、乌古斯、欧罗顿、大食——会是哪一个?更甚或是,四大敌对帝国联手?

    再联系到秦国公主在南部湾遭受伏击,生死未卜,如果未来皇储、皇帝、最有能力的亲王都相继遇袭、遇刺、中毒身亡,一旦太上皇晏驾,谁能担起大唐帝国?……很多不明李毓祯遇伏真相的官员,根据朝中传出的消息,都认定了秦国公主是与靖安司出任务,被敌国宗师伏击,这一前后联系,都义愤填膺了。而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种敌国刺杀的传言,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向长安坊间和京城之外流去。

    ……

    不管百官们如何猜疑、义愤,次日皇帝祭祖社的典礼依然如期举行。

    祭太庙是告之祖宗,新帝即位,请祖宗英灵庇佑;祭社稷坛是向土地神和五谷神宣告新天子即位担负苍生,祈求赐予丰年,五谷丰登。皇帝在卯初着衮冕祭服,入太庙;卯正,登社稷坛。太庙和社稷坛都在皇城内,这一次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两大祭典都顺利完成。

    社稷坛祭礼毕,内侍宣皇帝口旨:辰正二刻,圣人临朝宣政殿,三品以上爵勋、五品以上文武职官、七品以上台谏官,上朝听旨。

    政事堂六位宰相都已猜到皇帝要宣什么旨——裴昶和崔希真对视一眼,微微颔首,各有成算;魏重润的面色沉重,眼下隐有青色;邵崇廉同样一副思虑甚重的模样;张夷直和郑执中互相飞了个眼色,又不动声色的向一些京朝官示意。

    宰执文武百僚各怀心思,均回衙署换下祭服,穿上公服,便立即前往宣政殿。

    辰正二刻,宣政钟敲响,百官分文武立班。皇帝换了赭黄龙袍的公服驾御宣政殿,升御座。众臣在坐席上跽拜后直身,内侍宣道:“听旨——”

    众臣叉手立于方寸,跽坐垂首而听。

    内侍展开宣纸朗朗而读。

    ……果然,这是皇帝拟立秦国公主李毓祯为皇太子的旨意。

    但尚未经过中书门下签押,只是圣人旨意,而不是正式册立皇太子的制书。

    这就有进言的余地。

    内侍才退下,中书侍郎郑执中就当先上言,持笏抬首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秦国殿下昏迷不醒,迄今生死未卜,焉可册立为皇太子?……帝国之皇储,不可如此儿戏……请陛下三思!”

    郑执中话音方落,跟着一位谏官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又一卿官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

    一个接一个的官员上言反对,中心意思就一个——秦国公主不苏醒,就不能册立为皇太子。一位御史犀利又尖刻的道:“这是国家立储,不是民间冲喜。”

    皇帝平静的听着,目光和神情一如既往的平和宽厚,抬手轻拍了一下凭几。

    内侍立即上前一步,高喝:“静——”

    群臣肃静跽坐。

    皇帝平和的神色敛去,带着几分冷淡道:“诸卿意见,具本上奏。”说罢起身拂袖,径自而去。

    内侍干脆高喝:“退、朝!”一个旋身,蹬蹬蹬的利索跟上。

    一殿朝臣面面相觑:谁说圣人当太子时平和宽厚的?——这不气性挺大嘛!

    崔希真翻着白眼,从锦垫上起身,嗤笑一声,“你们以为圣人是仁宗皇帝?”

    ——新帝宽厚,但不是仁宗,会憋气容忍你们。

    他的目光扫视众臣,尤其在那位说“这是国家立储,不是民间冲喜”的殿中侍御史脸上盯了片刻,仿佛刀子刮骨……那位殿中侍御史硬梗着头不动,手臂上的汗毛却已悚立。

    崔希真轻蔑的瞥了他一眼,若无其事的移开目光。

    裴昶环顾众臣僚道:“诸君慎重考虑,不要误国误己。各衙主官回去传令:限明日申时落衙之前,五品以上京朝官,御史台、谏议院诸品官,均需具本,直呈政事堂——遵旨之议,具以蓝本;有异议的,具以白本,不得混淆。凡不具本,或延宕者,均以渎职论罪!”说到最后一句声色俱厉,气度凛严令人生畏,帝国首相的威势瞬间凌驾于众臣之上。

    众官不由拱手言喏。

    那些原本想骑墙观望的,也不得不打消了主意,心里权衡着利弊轻重,思虑着自己究竟站哪边。

    一个站位错误,跌落的就是当前及今后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