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段永贤文集 !
人物:主持人,正方、反方各三人。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观众朋友们,学校安排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一个关于“行为习惯养成”为内容的辩论会,其目的、意义校领导已在大会上讲的非常明白了,我就不再重复赘述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辩论的焦点是:行为习惯是不是养成的?现在各方派代表上来抽签,抽住正方的先发言,抽住反方的其后驳斥。好,开始,正方一辩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正方甲:我方抽出的观点是:行为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大家知道,中华煌煌几千年文化传统中,启蒙读物当首推三字经,三字经开篇即开宗明义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足以证明一个人如果不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鲁迅先生也曾形象地讲过这个道理,他说,孩子刚出生时啼哭声都是一样的,分不出谁高谁低谁好谁坏来。但随着家庭及社会环境的不同,成人后便显得千差万别。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世界之大,世人之多,谁见过不识字的作家,谁遇过不懂理的好人?主持人,阐述完毕。
主持人:观点明确,推理严谨。请反方发言,时间限一分钟之内。
反方甲:大家好。我方抽出的观点是:行为习惯是自然形成的。刚才正方提出的有力证据是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云云。殊不知就在同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就有人提出“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这说明人的许多本性是与生俱来的,用不着谁去教育谁来培养。饿了就吃奶,痛了就哭喊,热了就出汗,冷了就打颤,由此派生出来的生杀予夺演绎出多少生动鲜活的故事啊!君不见那远离繁华的穷乡僻壤哪有什么学校,还不照样“深山出才俊”“白屋出公卿”;东风一度百花开,燕子东去春又来。乡村中品行端正、诚实厚道者比比皆是,倒是城市里受过教育的唯利是图、奸猾无德者大有人在。主持人,反驳完毕。
主持人:反方有理有据,来着不善。下面由正方、反方二辩、三辩依次展开各自的观点,快速交锋,请观众朋友们评判。时间每人每次一分钟之内。
正方乙:刚才对方一辩提出了一个可笑的观点,说乡村中虽然教育差,但好人多,城市里注重教育,但坏人也不少;并由此得出教育无用论。其实,就假设乡村中好人多,也是后天培养熏陶潜移默化的结果。城市里坏人不少,那是教育出了问题,要不胡锦涛总书记怎么会提出开展“八荣八耻”的教育呢?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城里人的祖宗都是农民,咱们学校的学生老家都在农村,据我所知,对方辩友不是前几年才办了农转非手续,从陵川迁入晋煤集团的吗?既然教育无用,你为何不继续留在陵川顺其自然,反而舍近求远来到矿中求学呢?
反方乙:我们主张行为习惯是自然形成的,是说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惯。陵川的环境是自然,晋煤集团的环境当然也是自然,谁说集团不是自然呢?普天之下皆自然,地球无处不自然。虫鱼鸟兽,自然而然;三教九流,无不自然。“龙生龙,凤生风,老鼠儿子会打洞”不教自会;“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不言自明。男人粗犷,女人温柔,儿童活泼,老者持重;农夫多朴实,少女爱脸红,皆天性使然也。请问对方辩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难道是大学教育的结果吗?
正方丙:对方辩友,我要提醒你,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龙生龙,凤生风,老鼠儿子会打洞”那是动物世界的遗传规律,不能与人类社会的受思想支配的行为习惯同日而语;“女大十八变”那是女性生理特征中的第二性状,与行为习惯的内涵意义相差十万八千里。说到桃花源记中的田园生活,正是缺少了教育这个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杠杆与指南,才会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没落景象,试问对方辩友,难道你愿意回到那种不求进取、不学无术的“乌托邦”世界中去生活吗?
反方丙:对方辩友请注意,很显然,犯偷换概念错误的不是我们而是你们。我们从来就主张行为习惯不经过什么严格的正规教育也可以自然形成。比如疾恶如仇,舍生取义,同心协力,自强不息等等品格。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少次揭竿而起燎原华夏的农民起义队伍,有几个读书识字?有几个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反,有着所谓知书达礼、识文断字教养的王孙公子、富家子弟,却总是在起义大军还未到来就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了,甚至成为镇压起义的帮凶、刽子手。这种教育要它何用?
反方甲:还有还有,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初期,捷足先登、勇立潮头后来成为大款企业家的,据官方可靠统计,受教育程度低的反而占大多数,而高学历者鲜有入围。对方辩友,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正方甲:闹了半天,对方辩友甚至连行为习惯的定义都不甚了了。现代汉语词典对行为习惯下的定义是这样的: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拿这个定义来检验对方辩友的反驳,岂不是口若悬河,离题万里,滔滔不绝,言不及义吗?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就是思想、精神、文明,没了思想,何来那伦理道德;不讲文明,说什么行为习惯?
反方甲:不要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我问对方辩友,树大自然直,大河向东流,不是铁的事实吗?
正方甲:你说的是简单真理,我们今天争辩的行为习惯乃是繁杂真理,简单和繁杂不能等同类比,好比幼童和成人不能相提并论,请对方辩友别再停留在幼儿园的智力水平上。
反方甲: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要摆事实、讲道理,讽刺挖苦既和自己的身份不符,又有可能在教育别人时把自己不知不觉地教育成另类行为习惯了。
正方乙:那么,还回到刚才对方辩友用树与河来比喻人的论点上。树大自然会直吗?那么集团公司办公楼前的梧桐树树龄都几十年了,不可谓不大,为啥没一棵直的呢?大河都向东流吗?那么,流到北冰洋、印渡洋的河就不是河吗?清回答。
反方乙:那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就象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你敢保证教育之下,没有例外吗?大学生里的小偷怎么解释?马加爵不是受着高等教育吗?还杀人呢。
正方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此所谓“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嘛。人以思想区别于动物,但人有七情六欲又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教育是终生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是“发乎情,止乎礼”的。
正方甲:所以,教育抓的好,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例如国外许多国家的环境、交通、公共秩序等,就值得我们学习。听说前几年有个在北京的德国留学生回国时,竟带了两公斤使用过的废旧电池,海关人员询问何因,回答说是在北京没有找到分类收集废旧电池的垃圾桶,故而带回德国丢弃,不由让人感慨良多。难到这习惯是天生的吗?
反方甲:那我还听说国外某些场所还树着中文标志牌,上写:“不准随地吐痰扔烟头!”
反方乙:(悄悄制止反方甲)说反了,说反了。
正方乙:正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的反面影响和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教育缺失,我们国家许多人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出现外国人树立中文标牌寒碜中国人的欺人事件,这使我们想起近代史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
正方丙: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抓好行为习惯的思想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顺其自然,各行其是,放任自流,无法无天,我们才不至于象前几年外地人笑话晋城人是“坐在垃圾堆上的富翁”那么苏丹红之类的损人利已的假冒伪劣也才会从源泉头上销声匿迹,对方辩友,你们同意不同意呀?
反方乙:怎么能不同意呢!我方本来是准备了正方的观点素材的,就怨他(指反方甲),抽到了反驳的签,才让我方沦为如此狼狈的。
反方丙:主持人,不是说好了让我们抽正方签的吗?
反方甲:怨我手气不好,昨天不该放了一掛五千头鞭,中间断了两次,还忘记打扫丢进垃圾箱。
主持人:双方辩手紧扣主题,各抒己见,从正反两方面辩明了行为习惯是通过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教育熏陶影响渗透而逐步养成的,让我们大家形成共识,同心协力,人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个个成为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为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精神,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学再接再厉,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