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刁刃文集 > 从此不读序文

从此不读序文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刁刃文集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时下流行自费出书。作者向出版社(商)交了一笔数目不匪的“出版费”书拿到手了,不能当面包啃,总希望能够赚回成本、乃至小赚一把,因此,取个有卖点书名,和内容无关没有关系,花里胡哨最好,请名家写序就更是重中之重。想一想:在这种动机下写出来的序相当于什么?不就是“广告词”么?因此,在序言中,不难读到诸如“当代鲁迅”、“中国的托尔斯泰”、“里程碑”之类文字,至于“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兴奋不已”就更不在话下。果真如此那诺贝尔文学奖还不要年年给我们?

    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大多数书是有“序”的,而且大多数书的大多数“序”大多请名人来写。最最起码写序者也要比作者出道早、名气大。和作者有点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更好,或是作者的老师、前辈,或是作者的确朋友、同事。不然的话还不如作者自“序”

    “序“是什么东西?辞海上是这样解释的:序,亦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这就说明“序”不是言之无物,是应该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对著述的评论亦应有褒有贬,既肯定成绩,也指出不足。这样才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

    “序”是应邀而写的。被邀者或许是吃了作者的嘴软,或是欠了著者的人情,更多的可能是盛情难却。做起“序”来难免尽是溢美之词。至于误导不误导读者,就不是他(她)考虑的事情了。

    鲁迅是很重视图书序言后记文字的。我特别喜爱呐喊和他自选集的自序,以及野草的题记,从内容到文字,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咀嚼,是序言也是散文和散文诗,还具有文学史的价值。每次展读,总有新的感受和认识。一些编辑的图书,鲁迅也要写序言后记文字。他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卷首就有他们二人各自写作的序言。从鲁迅书信集中可以发现,鲁迅很不满意生活书店在出版高尔基小说选集时想抽掉两篇译序的做法,鲁迅说:“去掉译序,是很不好的,读者失去好指针,吃亏不少。”巴金也是重视写序跋文字的,他为自己著作(特别是随想录)写的序跋,对于研究作家和都有重要价值。

    至于说到我国的传统序跋,衡文评人,多精心之作;感时论世,笔底生风;即或随意为之,也自然逼真,更见性情。序言又常是不拘文体,不论长短。李一氓为江山如此多娇摄影集所写的序,全篇是一首歌颂祖国河山和人民胜利历史的散文诗。开头和结尾重复三句话:“中国是新中国。风光是新风光。人民的精神面貌是新的精神面貌。”黄裳称赞这序“就是一篇壮美的诗”(读一氓题跋)而用诗词作序的,还可举出荣宝斋出版的木版水印百花齐放集时,郭沫若写了十六字令三首作为代序。说到序的长短,古人多写短序,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序仅十三个字。“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近人闻家驷的雨果诗钞代序,也只有五十多字。金庸为镜底世界一书写的序,也很短,只有九十八个字。长篇的序文,恐怕以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为最了,洋洋十多万言。梁启超在自序中说:“蒋方震著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新成,索余序。乃与相约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

    我所接触过的“序”可以归结为这么几种类型。

    大唱赞歌型。极尽谄媚之能事,对各类作品千篇一律地大肆吹捧,一方情愿地乱下断言:相信该书必然带给读者什么什么。捧得作者晕乎,搞得读者迷惑。把“序”歪曲成了蛊惑读者的广告词。

    隔靴搔痒型。谈及优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放“颂”词;触及不足,轻描淡写,惜墨如金,尽说些白璧微瑕、瑕不掩玉式无关疼痒的话语。说了等于没说,一点儿也引不起读者的共鸣。倒不如自序者开门见山:“书中谬误在所难勉,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语言虽无新意,但作者“纳谏”拳拳之心,历历似在目耳。

    闪烁其辞型。对作品的好坏只字不提,却拐弯抹角地给作者套近乎。说:“自己和作者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同事、是好友,看着作者从小到大。随便发些“作者父母亲怎么怎么,其子(或女)一定继承了其父母的衣钵,肯定也会怎么怎么”的妄论“王顾左右而言它”不知所云。乍看上去,好象不是给“书”做序,倒好似给作者写悼词。

    故弄玄虚型。无非是说在百忙之中花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全书,然后发些该书“角度新颖,构思巧妙,填补某某空白,不可多得”之语。花一个晚上读完一本书,也敢对作品下结论。这样的“序”作者胆子也够大的。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吗?我看未必!

    诸如此类的“序”读得多了,便觉得腻歪。这样的“序”你写得再认真,再煞有介事,读者也会不买你的账,也会认真地视而不见,翻过这一页不去读的。

    常在一些前辈回忆文章中读到,他们常常推辞给人家写序、很少给人家做序,他们解释往往是说感觉自己没那能力。由此可见,写序绝非是件容易的事儿。如今到好“因公务繁忙,没有来得及细*兄文章”之类的套话频繁出现在序文中,但是这也不妨碍人家搞出一篇三、五千字的序言来。因为在他们眼中,写序不就是写广告词么?不就吹吹牛皮么?如果读者不幸上了鬼子当,读罢序言就买下了书,读完书后发现并没有序言中说的那么好,我建议你不妨记住写序人的名字,下次记得不要买他推荐的书就是,如果还不解气,就对着序言作者名字唾口痰吧,是他让你白花了钱还搭上了时间的----活该!

    如今自序越来越少了,一些“不得不说的写书宗旨或经过(多是故做风雅)”多跑到了“后园”自己吹自己总感觉有些不自在。至于序言么,任人家吹去了,反正是人家写的,和“我”无关!就这样“序言”是越来越“肥”了“肥”得都有一点臃肿了!恕我多嘴:时下人是以苗条为美,你们的那个,姑且也就先叫“序言”的吧,是不是也该减减肥?

    这真是“序”的悲哀。然而更悲哀的应是做“序”的人。辛辛苦苦给人做嫁衣,一不小心做成了俗不可耐的破衣烂衫。这样的“裁缝”不砸了自己的招牌才怪?!

    写“序”者长此下去,鄙人也只好从此不再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