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甸甸文集 > 吾舌尚在否

吾舌尚在否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甸甸文集 !

    苏秦那个同窗好友张仪,从鬼谷子先生那里毕业以后,也和苏秦一样到处去游说。游到了楚国,似乎过了一段舒心日子,与楚相喝喝酒聊聊天什么的日子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可惜好景不长,没多少时间,那位楚相遗失了一枚白璧,很有些值铜钿的,这一来可不得了,楚相周围的人一般来说都挺安分的,从未做过偷鸡摸狗的事儿。那么到底是谁偷了这块白璧呢?楚相门下之人就怀疑是张仪偷的,这小子既贫穷又无行,不是他做的又是谁!楚相一听有理,大喝一声:来人哪!打他几百大杖!回到家里,他老婆就说他了,这冤屈都是读书读来的,若不读书,你也就不会吃这种苦头了。张仪当时大概被打得不轻,便问老婆:你瞧瞧我的舌头还在吗?他老婆张开他的嘴巴看了看,说舌头倒还在。张仪连忙说:在就好,只要舌头在,一切都不在话下了。大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意。

    看官定会奇怪,这张仪被打得遍体是伤,他处不管,单独问“吾舌尚在不”这是为何?这是因为,张仪生活的时代,读书人大多是靠舌头为生的。有一张如簧巧舌,便可以取得荣华富贵。我们读张良传,里面就有一句话:以三寸舌为王者师。可以想见舌头在当时是多么重要!张仪生活的时代没有科举制度,读书人没有办法以考试来衡量成绩与才能之好坏,只好亲自出马,凭三寸不烂之舌去替自己做宣传:我有济世之才,哪个明君敢用我?当然,他得靠舌头把他的思想与策略说出来,还要说得生动到位,否则,谁要听你的呢?像苏秦就抢先在张仪之前成功了,尽管有过失败与挫折,但最后挂上了六国相印,做了联合国秘书长,权力倾天。

    张仪自被楚相吃杖之后,一直没有发达起来。有人劝他:你的同学苏秦做了那么大的官,你何不去他那儿?弄个科长处长当当是肯定没问题的,这总比你这样游来游去没结果要好。张仪听进去了,就去找苏秦,结果被苏秦一阵激将法之后,含愤而去,决心报复苏秦,你苏秦搞合纵,我就搞连横。他就到秦国去,被秦王所用了。其实,张仪走后。苏秦派人一直跟着张仪,在生活上接济他,不使他受窘迫。后来,张仪知道了情况之后,倒很感傲老同学,于是,两位同学联合起来,把那段历史摆布来摆布去,摆布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瞧瞧,光靠两片舌头,就把当时的世界局势弄成那番景象,好生了得!

    故“吾舌尚在不”这一问太要紧了。如果当时,张仪被楚相打掉了舌头,不知与苏秦联手的会是谁?那一段历史亦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了。在当时,游说是一种风气,读书人读完了书,就要去见一个又一个诸侯,跟他们吹自己是如何有才能。如果你没有一张好舌头,那就没办法了,即便你有最好的笔头也没用,那个时候,纸张没有,字是写在笨重的简策上面的,写上百来句话就够你背的了,烦不烦?再说那些个诸侯也没太多的闲工夫去读你写在简策上的思想策略,不如你跟我当面说了吧。于是,读书之人就把舌头当作了谋官进爵的法宝。孔子也用舌头谋了一个不太好的人生,孟子也是,靠一张嘴巴在诸侯之间活动,诸侯们倒是很敬重他的学问,但都不用他。故光有一片好舌头还不行,还得要有一个听你动舌头的人才对,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听你吹牛的人,当然,这个听你吹牛的人一定要比你强,像诸葛亮会吹,刘备喜听;张良会吹,汉高祖爱听;姜尚会吹,周文王愿听。总而言之,没有一个具体的吹牛对象,你就是世界吹牛第一人也没用,你吹出来的牛只能让你自己去听。

    所以,在那个时候,人家选女婿,一定会注意他的舌头怎么样。如果他有一片好舌头,往后总有出头之日可以盼望;如果一句话都说不囤囵,那么,你只有等人家把好女人都挑得差不多了才轮上你。有一则笑话:某翁择婿,有一贫一富两青年,翁择了贫者为婿。人问其故,翁曰:其舌佳也。他有一片好舌头,慌什么,待到哪一天,他会一语惊天子,那个时候,什么富贵享不得!

    只要舌头在,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不过,现今的舌头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读书人主要是靠笔头来说话。舌头再好,总有被人说成”夸夸其谈”之嫌。倒不如将笔头磨得锋利一些,像刀一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绝对比说出来的话要漂亮得多,也受欢迎得多。巴金先生据说舌头功大不怎么样,但谁能说他的笔头功夫不好!现在如有人像苏秦张仪这样,整天走来走去,逢着这个领导说一通碰到那个领导说一气,人家要被他烦死生活在那个时代,如果让他们俩活在当世,恐怕名气比不上王蒙先生大。不要说挂上六国相印,就是让他们当个市作协主席都有困难。现在的作协主席也要笔头硬,毕竟,耍嘴皮子的时代早已被历史吞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