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大汉帝国 !
内侍们忙上前拽住中行说,连拖带拽将他带至宫外,中行说朝着汉宫嘶声叫喊,竟如同疯了一般,只听他嘶声喊道:“让我去和亲匈奴?好!好!我此去草原,终会成为汉国的大患的!”
吴国,姑苏王城。
姑苏王城向东三十里外,便是一座铜山,这便是吴王刘濞开采铜矿,铸造钱币的地方。铜山下的铸币作坊内,黑烟滚滚,工匠铸币劳作之声昼夜不息。
姑苏王城内,刘濞望着粮仓中堆积的如一座座小山般的粮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转身看向吴相说道:“吴相,除了这粮草,我让你置办的马匹兵刃可齐全了么?”
吴相忙拱手说道:“回禀大王,您交代的臣下已经全部处置妥当了,新购来的马匹兵刃已统一发放,吴国将士已都换上了新的了。”
刘濞听罢,抚了抚胡须,缓缓点了点头道:“嗯......记住,换下来的旧刀剑不要扔,将这些旧刀旧剑统一发到铸币坊去,让工匠们将它们铸成钱币。”
吴相听罢,面露难堪之色,他低头沉吟一番,才抬起头道:“大王,吴国所铸的铜币是越来越薄,纹路也是越来越模糊。把这些铜币投到民间去,皇帝若是怪罪下来,一举将这铸币权收归中央,我等岂不是弄巧成拙了?”
“弄巧成拙?”刘濞大笑了起来,他转头看向吴相说道:“吴相啊,你的胆子可是太小了,如何成的了大事?想当年,寡人跟随高祖皇帝征讨英布之时,他刘恒还是个小毛孩子呢。寡人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饭还多,怕他作甚?”
“可是......”吴相上前一步,看向刘濞低声说道:“可是......大王,听闻朝中有不少人正在上疏弹劾大王,说大王不按朝廷所定的规制制币。前日朝廷也发下诏书,斥责大王啊。”
“这件事寡人知道。”刘濞冷笑了一声说道:“那刘恒在诏书里怎么说的?”
吴相低声说道:“皇帝的语气还是很缓和的,说是斥责,其实是在规劝大王,请大王能按照朝廷规制来铸造钱币,为朝廷分忧。”
刘濞看向吴相:“没了?”
吴相摇了摇头道:“没有了。”
刘濞听罢,仰头大笑起来,他边笑边道:“没有就对了。陈平灌婴这些老家伙相继死去,匈奴的铁骑竟然能直接打到长安城下,这国内又是民穷国弱,乱七八糟的政务就像一团乱麻一样。刘恒现在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啊。”刘濞看向吴相说道:“刘恒现在不敢招惹寡人,他非但不敢招惹,他还要求着寡人,让像寡人这样的藩王们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给他生事。”
吴相听着,缓缓点了点头。
“不就是自己造点钱花花嘛。”刘濞看向吴相笑道:“放心大胆的去做,刘恒此刻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吴相的脸上仍有顾虑,他看向刘濞说道:“可是朝廷已经发文申斥了,大王要不要回一封上表?”
“回,当然要回。”刘濞笑着说道:“这皇帝给寡人面子,寡人也要给他一个面子嘛。”刘濞看向吴相说道:“你即刻去回一封上表,就说寡人知错,日后必改。”
吴相拱手说道:“诺!”
春去秋来,繁重的国事压的刘恒喘不过气来,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的消沉下去,他有时真的有些害怕,他害怕自己的肩头担不起这愈加沉重的国事。匈奴满载而归,汉国却被战火所毁,无数村庄惨遭洗劫,多少郡府官员的脑袋被匈奴人做成了人头酒樽。和亲的队伍自出了云中之后便再未传来消息,中行说肩负的绝密任务又如何了,匈奴到底有没有看穿这个计策?问凡此种种,千头万绪,都需要刘恒去处理。
今年的秋收时节到了,长安城外秋衣正浓,农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刘恒所亲自耕种的那五亩薄田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候了。
夕阳下,刘恒一身布衣,头戴斗笠,就像一个平凡的农人一样,蹲在田间挥动着镰刀,这半年的时间,他的身躯明显比以前更瘦弱了。
秋风吹来,让人感到格外的舒适。
刘恒一边收获着自己田里的作物,心中却时刻在想着河南的情况,农耕新法推行了一年了,想必此时的河南,也迎来了该有的丰收了吧?
“陛下!陛下!”
刘恒放下手中镰刀,闻声向后看去,只见薄昭勒马于田前,翻身下马,手中拿着一份奏疏快步而来:“好消息,好消息啊。”
刘恒忙转过身来看向薄昭说道:“舅父,什么消息如此高兴?”一边说着,一边将头上的斗笠摘下,交到薄昭的手中。薄昭忙接过斗笠,将手中的奏疏交至刘恒手中道:“陛下的这五亩薄田丰收了,河南千万亩的田地也丰收啦。”
“是么?”刘恒听罢,眼前一亮,忙展开奏疏看去。薄昭笑着说道:“贾谊果然是个大才啊,这一道农耕新法,背本趋末的事情解决了,农人辛苦耕作却仍不能果腹的事情也解决了。河南郡守吴轲来报,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大丰收啊,河南打下来的粮食数量位居汉国那么多郡府的第一名啊。”
刘恒将奏报合上,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他长呼了一口气,似乎将心中憋闷了半年的苦楚都呼出来了一般,他看向薄昭说道:“舅父,贾谊晁错何时回来?”
薄昭笑着说道:“贾谊已经上表,说陛下交于他的任务,一年为期,他已完成,请命回京。”
“准!”刘恒笑道:“待他二人回来之时,朕要亲自出城迎接。”
薄昭听罢,点头说道:“陛下,贾谊回京之后,也就预示新法便要全面展开了。农耕新法不过是新法中的一项而已,到时在全国推行新法,陛下要有的忙了。”
“是啊......”刘恒将奏疏放到袖中,看向薄昭笑道:“舅父,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来帮朕一起把这五亩薄田的粮食收了吧?”
薄昭听罢,大笑了起来,他一边将袖子捋起,一边笑道:“好,老臣就陪陛下一起,把这农活给干了。”
君臣二人,大笑起来。
待到日头西沉,忙作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刘恒大感腰酸背痛,他仰头倒在谷物堆上,他突然觉得,趟在谷物中的感觉竟是这样的舒服,竟比宫中的龙榻还要温软。
尽管腰酸背痛,但刘恒却觉得自己肩上的重担似乎减轻了很多,贾谊啊,变法大事终于要正式展开了。
两个月后,长安,未央宫,暮冬大朝。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便已到了暮冬时节。一场大雪飘落长安,尽管天气严寒,但在暮冬大朝的鼓声响过九声之后,所有的朝臣们都站在了自己的班位上,没有一人缺席。按照惯例,暮冬大朝,乃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朝会,皇帝要总结今年的国事,并且还要为下一年的政务做出预先的打算。
朝臣们分列两旁之后,内侍邓通迈步而出,高声宣道:“陛下到——”
刘恒身着衣冠,迈步而出,气色比之前要好了很多。朝臣们忙一起跪下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恒端坐于上方,抬起手道:“众卿快请起吧。”
“谢陛下。”朝臣们这才陆陆续续站起身,坐回自己的坐席上。
“外面大雪纷飞,诸位竟然还能按时入朝。”刘恒开口笑道:“怎么样?下这么大的雪,路上车马不好走吧?”
众臣闻言,皆笑了起来。
刘恒收住笑,轻叹了一口气道:“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又是一年过去了。今年的国事繁多,但论其大事,不过只有两点,一件坏事,一件好事。诸位可知朕所说的是哪两件事么?”
冯敬迈步而出,拱手说道:“陛下虽说的坏事,该是指匈奴突袭长安一事。陛下所说的好事,依老臣看,那就是陛下的身体已经日渐好转啦。”
此言一出,朝臣们皆微微点头说道:“是啊,是啊,陛下身体康健,乃是万民之福啊......”
刘恒听罢,笑着摇了摇头道:“上党侯只说对了坏事,却没有说对好事。这个好事,对国家,对百姓们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廷尉张释之迈步走出拱手笑道:“陛下所说的好事,指的就是河南今年的大丰收吧?河南今年丰收的粮食是汉国所有郡府中的第一名,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陛下的信任和贾大夫所推行的农耕新法。”
“释之也只说对了一半。”刘恒笑着说道:“一郡之丰收远不会让朕如此高兴的,你还是没有说出朕高兴的真正原因。”
张释之听罢,笑着说道:“陛下真正高兴的原因是因为,农耕新法可以让河南郡的容貌大变,那同样也可以使别的郡府为之一变。若是微臣没有猜错的话,陛下是想要在全国推行农耕新法了。”
刘恒笑了起来,他点头说道:“没错,新法可以适用于河南,那就同样可以适用于汉国别的郡府。”刘恒站起身看向众臣说道:“贾谊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到任河南,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一举改变了河南背本趋末的风气,还使得河南的百姓人人自愿辛勤劳作,没有片句怨言。贾谊何在?”
贾谊迈步而出,拱手说道:“臣在。”
刘恒看向他笑道:“在河南推行新法,甚为辛苦,怎么样?要休息一段时间么?”
贾谊闻言,忙拱手说道:“陛下每日批阅奏章,处理政务上千件,若论辛苦,微臣不及陛下的万分之一。在陛下的面前,臣不敢言辛苦二字。”
“好。”刘恒看向下面的朝臣们道:“当初贾谊以待诏博士的身份在朝堂之上大谈变法,诸位说他是书生意气,夸夸其谈,没什么真本事。如今贾谊在河南的政绩,诸位都是有目共睹的了。汉国贫弱,变法图强已是必然之举。今日钟鼓大朝,朕也向诸位交个底,朕欲拜贾谊为大良造,任御史大夫,开府治事,全面推行新法。二十年之内,必要扭转汉国贫弱的局面。”
此言一出,下面的朝臣们立刻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刘恒看向贾谊说道:“贾谊,你可将新法纲要,今日在这暮冬大朝上,先说与大家听听。”
“诺。”贾谊拱手应诺之后,转身看向殿中的群臣,开口说道:“诸位大人,汉国之弊大体有三,其一为藩王坐大,威胁中央。其二为农业不振,币制混乱。其三为军旅不兴,兵械陈旧。”
冯敬冷笑了一声,开口说道:“三大问题,条条棘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知贾大人打算从何处着手啊?”
贾谊没有直接去理会冯敬的话,而是继续看向众臣说道:“三大弊端中,尤以藩王问题最为棘手,最为难办。可若是将藩王之事解决了,剩下的弊端都将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东阳侯张相如开口说道:“贾大人年轻气盛,说的容易,如此解?”
贾谊转身看向刘恒拱手说道:“陛下,明年开春在全国颁行农耕新法的同时,当再颁行第二道法令,列侯归国,藩王推恩。”
“等等等等......”冯敬站起身来说道:“列侯归国?贾大人所指何意?”
贾谊转身看向冯敬说道:“冯大人,要想妥善解决外面的大诸侯,先要将这京中的小诸侯妥善安置。”
“京中诸侯?”冯敬看向贾谊,眉头慢慢拧成一团:“京中何来的诸侯?贾大人说小诸侯,莫非是指我们这些列侯不成?”
“冯大人虽说不错。”贾谊向冯敬一拱手道:“贾谊晚辈,无意冒犯。像冯大人,还有张相如张大人,还有周勃老大人等等,诸位大人年纪都大了,为国操劳了一辈子,现在还要在京中受朝事所扰,实在是太搅扰诸位老大人安享晚年了。故而,这列侯归国,便是朝廷出资,请诸位老大人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冯大人是上党侯,就早早回到上党县,张大人是东阳侯,就早早回到东阳县去,安享晚年,不必再被政务所烦,这条法令,实在是为诸位老大人着想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