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巨星洪泽 !
洪泽的回复来的很快。
他早就让洪妍帮忙给盯着,有名人回复他,就立即通知他。
严嘉乐,若是按普通明星的知名度算,根本不是明星,他根本没出道,但是在博客上,他却算得上是明星。
博客上,他站出来反对洪泽的观点,分量已经是足够。
洪泽之前也看过博客,知道严嘉乐夸过他的歌曲,一听说是严嘉乐在反对他,他在百忙之中登上了网络,发了一篇博文。
发完博客,洪泽就去化妆,参加春晚的最后一次彩排,这次彩排过后,所有的节目就将会定下来,洪泽必须得去化舞台妆。
室内舞台妆,晚会妆,室外舞台妆,等等,演出的妆容都不一样。
洪泽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团队,没有自己的专属化妆师,只能用央视提供的化妆师。
央视春晚的化妆师也分好几种,像洪泽这种主唱,是有单独的化妆师,而伴舞们就不行,他们的化妆师就比较少,往往一个伴舞团队只有一个化妆师。
洪泽去化妆,没办法看他的电脑,也不知道后续的反应如何。
网上,支持他第一篇博客的网友,却很高兴,洪泽的反击来了。
……
《再过十年你且看》
首先感谢严老师的关注,严老师此前对我两首歌的评判很是准确,感谢严老师,但我不太同意,您新的观点。
严老师的博客我看了,很有道理,但严老师跟我站的角度不太一样。我个人是站在更广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
未来的生活水平会提高,大家的普遍收入会提高,但同时,生活节奏会加快,生活的压力会更大。在没有生活压力,乃至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大家会更多的追求高质量音频的享受,这是一定的。
但更多的人是无法在无压力之下生活的,城市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多的人,或者说,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音乐,却又喜欢听音乐,到时候,大家选择的,将是更方便的一种听音乐方式,那必然是多功能的手机。
正如我前一篇文章说的那样,在我的预测中,再过十年,也就是2017年时,大家人人都有手机,音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家听音乐,更多的是用手机听,只有音乐发烧友才会去听专辑。
关于音乐质量,我们现在的网络歌曲,确实无法完美还原cd的音质,但十年后的科技水平,肯定可以完美还原,届时,cd的存在,只能作为藏品来收藏,而不是去真正听音乐。
甚至在未来,cd播放机,都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移动存储设备,乃至互联网存储。
我从未说过专辑形式的音乐会消失,也从未说过cd会消失,只是说它们将会由大众沦为小众,甚至音像店,都会从现在的遍布街角,而变成偌大城市不足数家。
这些话,很多人肯定不信,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有人信有人不信,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很正常的一种情况。
在十年前,我们也无法想象,随时随地可以通过视频聊天,见到万里之外的人。
在十年前,我们也无法想象,只要有网线,就可以在家里办公。
科技的发展是不止步的,从而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不停止的。
我所说的问题,核心不在于专辑如何如何,而在于,科技的力量改变,让音乐载体不得不改变。
我相信十年后,手里有一部多功能手机,就可以完成许多的工作,不管是处理文件,还是电话聊天,娱乐休闲,那时候,手机将会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不信的话,再过十年,你且看看。
……
相对于严嘉乐的简单评论,洪泽的回复就多得多。
在文章里,洪泽不光是回复了严嘉乐,还顺带嘲讽了一把网友。
最后的那几句话,可是把网友嘲讽的不轻。
网友一直在吵的核心,就是【洪泽说专辑将会消失】,支持的支持,反对的反对。
而实际上,洪泽写上一篇博客和这一篇博客,两者的核心,都不是专辑会不会消失,洪泽已经在文章里写了,专辑不会消失,只是改了一种形式而已。
洪泽文章的核心,一直都是他对未来社会生活方式的预测。
音乐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跟他更贴近而已。
可惜,几乎所有人都没看出来他想表达的什么,只在讨论,专辑会不会消失的问题。
洪泽的这篇博客发出来,他的博客冷了好长一段时间。
然后,才有人在博客下方回复:“看了洪泽第二篇文章,才知道自己看他第一篇文章看的有点浅薄,回头重新看一遍,可不是在说生活方式的改变么,可不是在说科技的变化么,竟然光顾着跟人吵架,没仔细看。”
有了第一个回复,就有了第二个:“我也上头了,被洪泽一提才发现,尴尬。”
“我有点怀疑,这真的是十六岁小孩写的文章吗?”
“洪泽这两篇文章写的都很好,科技的改变,会引发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对他说的改变方式,我持保留意见。”
“科技的发展没问题,但一定会朝着洪泽所预料的方式发展吗?我看不见得。”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子,但科技的发展,确实是在往更加便捷上发展了,未来,说不准真如洪泽说的那样。”
“手机的作用夸大了吧?哪可能处理文件?”
“十年后,我要来看看这篇文章。”
……
博客下方的评论,比之前第一篇文章的剑拔弩张要好很多,被洪泽嘲讽了的网友,纷纷开始自我反思,为什么当时就上头了,光顾着吵架,连文章的核心都没去仔细品。
现在的网友,还不是十年后那种喜欢各种贴标签,无脑开骂的网友,即使被说也死不悔改。
现在的网民数量还不够多,年龄层面也比较高,知识层级也足够,特别是博客这边的网友,懂得自我反思。
不光是他们在反思,严嘉乐看见这篇文章后,也在思考。
但他不是在思考自己为什么没看出内核来,他其实看出来了内核,但他为了热度,他没提,更多的在提他的音乐方向。
严嘉乐思考的是,该怎么继续蹭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