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活在七零年底 > 17、热火朝天

17、热火朝天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活在七零年底 !

    第十七章热火朝天

    虽说大家都答应了要自己抄书,然后把我的书还给我,但是总归是要把书借出去很久的。我虽然心里有点儿打鼓,害怕自己的书“一去不复返”,但是这个年代里面买书很难,而且大家都很想考高考,所以我不可能不借的,如果我抵死不借的话肯定会犯众怒,再加上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宣传,肯定会成为大家最讨厌的人的。

    唉,算了,虽然书有丢失的可能,但是我本身的底子就比较厚,丢失一本两本的对我应该没有什么影响,还是犯众怒的后果更可怕一些。我只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于是我笑着回到了宿舍里打开我的箱子,把我的课本都拿了出来。但是我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把初中的课本都拿出来了,但是高中的课本好好放着,我可以对他们说,让他们先看简单一点儿的书,打好基础再说。而我也要加快进度了,要快点儿看完我的书,至少要知道这个年代的人大概学了些什么知识,对高考心里有个数。

    加上我一共有11个知青,所以我再找了9本书来,我的书包里本来就包了两本,是准备中午的时候给我和史明辉看的。把那几本书拿给他们以后,让他们自己决定要先看哪一本书,然后告诉史明辉他的书和我的书我都装在包里了,于是他笑嘻嘻地抢过我的包背在身上,对我说道:“我来背吧,你拿着锄头就已经够重了,这些体力活应该的男人的事。”我只是笑笑,也没有和他说什么。

    知识让我惊讶地是李秀敏好像被史明辉的那两句话刺激到了,急红了眼,像是要来咬上我一口似的,她男朋友罗中华不是就在她旁边吗?

    出门以后我却发现罗中华和张振武没有和我们往一个方向走,手里也没有拿锄头,我知道他们是去挖路去了。可是现在不是什么都实行集体制吗?他们怎么可以不挣工分而去赚“外快”呢?没有人管吗?

    我在路上看看前后左右的人都离得有一段距离,于是压低声音问我旁边的史明辉到:“史大哥,为什么他们去挖路你们不去啊?听说挖路很赚钱的,可是他们不用挣工分吗?不是都搞集体经济吗?他们怎么可以单独活动啊?”

    史明辉听完我的话以后左右看了看,然后对我说道:“晓雯,这个事情是我们悄悄做的,你别告诉别人啊!张振武大哥来德宏很久了,他有一个熟人在公路段,所以才介绍了我们几个去挖路,因为工作量太大了,一般的女生都吃不消,所以只是男生去挖。我们五个男生轮流去挖,每个人都是挖一个月休息一个月的。我们和村长说好了,让他分给我们11个人的活,然后我们帮挖路的人干田里的活,挖路的钱得来以后每人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大家,再出钱买一头猪,过年的时候送到寨子里去。这件事都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不合上面的规定,是我们偷着做的,所以谁也不能告诉,知道吗?”

    我点点头,这就是集体去赚外快啊。不过这个年代管得挺严的,张振武还能找到门路,真是厉害,没有枉费他在这边待了这么多年,人脉也是一种资本啊,换个人还没有这个门路呢。

    史明辉继续笑着和我说道:“菠萝已经熟了,食品厂快要开始收菠萝了,到时候女生可以去食品厂削菠萝,那个赚得少一点儿,一天大概能挣一块钱左右。或者可以到食品厂里面去包糖纸,那个也是差不多一天一块钱,不过那两个活都比较轻松,到时候你也可以去做。或者是到冷冻厂里面去批发冰棍来卖,可以先拿冰棍去卖,卖完了以后再给冷冻厂钱,那个卖多卖少就是自己的运气了,不过过年的那几天特别好卖!”

    我问道:“为什么大家都想出去赚钱,你说的这些都是零时工吧,我们来当知青国家不给钱吗?粮食收了就全交上去,我们没有分红吗?”

    史明辉苦笑了一下,说到:“国家根本不管我们这些知青,每天下地去干活,挣一点儿工分,然后等到粮食收上来以后分一点儿口粮,根本只是勉强够吃而已。我们这里好一点儿,除了种粮食以外还种茶、种菠萝、种甘蔗,可以卖给食品厂或者茶场、糖厂,但是挣的钱少极了,每个人每年只能分到十多二十块的红利,根本不够干什么的,所以大家就找门路自己挣钱去了。”

    我很不想去挣这个辛苦钱,因为我知道自己只用在这里待上一年而已,而且我来之前宋叔叔给了我一笔钱,路费什么的也够了,就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挣那个钱了。可是别人的,如果家里条件不太好的那种,一年十多二十块怎么可能够用?衣服要钱买,鞋子要钱,路费也要钱。他们能怎么办?还不是得辛苦地去做零时工,每天去拼死拼活地挣这一块钱。

    于是我感叹了一下,说道:“史大哥,挣钱这么不容易,你这几年一定很少回家吧?”

    史明辉惊讶地看了我一眼,说到:“晓雯,你不会刚来就想家了吧?你可要有心理准备,想要回一趟家可不容易!”

    我摇摇头,说到:“我连家都没有了,还想什么家啊?我全家就我一个人,我到哪里我的家也就到哪里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还能想什么家?我只是知道从这里坐车去昆明就得20多块钱,要去上海肯定就更贵了,所以觉得你们可能没有这么多钱回家过年。史大哥,你来这里七年了吧,回过几次家啊?”

    史明辉伸出了他的食指,说到:“一回!而且我已经算好的了,好多人想回家都回不去呢!你不知道吧,龙陵和保山的交界处有一条江,叫做潞江,上面有一座桥,叫做惠通桥。那是德宏这个边远的地方到内地的必经之路。那里驻守着军队,查得可严了,如果你没有当地公安局开的证明或者是介绍信的话根本过不了惠通桥!前几年的时候有些知青在这边待不住了,于是就偷偷买了车票想回家,可是都在惠通桥那里被拦下来了。还有一个蠢人居然想从江里游过去,结果淹死在江里了。他也不想想,抗日战争的时候把惠通桥一炸,连日本人都没有办法过江,他哪能游得过去呢?”

    我吃了一惊,惠通桥我还是听过的,从昆明坐车来德宏的时候也曾路过那里,可是当时并没有经受严密的盘查啊。于是我疑惑地问道:“史大哥,那我们来的时候怎么没有人来查我们,你不是那里驻扎着军队吗?”

    史明辉说到:“我们从昆明过来他们当然不查了,但是如果从德宏去昆明就会查得严了。不但是查知青,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查毒品。你不知道吗?德宏和缅甸是接壤的,德宏的畹町县和瑞丽县和缅甸只隔一条河,想要去缅甸很容易。而缅甸、越南、老挝的交界处就是金三角,那里是世界上毒品最大的产地,所以惠通桥那里查毒品查得特别的严!”

    我点点头,这才正常嘛,毒品是大害,不论那个国家,不论那个时期,政府都是要禁毒的,不然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所以在战略要地驻扎军队严密盘查也没有什么,要是那里专门是为了挡住知青的话就太恐怖了。

    我继续问道:“史大哥,既然查得那么严,派出所的证明信肯定很难开吧,是不是很少有知青能回去?”

    史明辉答道:“当然啦!总共也没有几个知青回去过。我回去之前是向二的爸爸也就是丙午村的村长和我一起去公安局开的证明,他担保我的人品、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7年了,表现一直很好,还担保我探亲以后一定会回来。我这才能走了,一般的人根本开不到证明,村里的人都很了解我们,谁是能安心带着的谁是想跑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如果你想跑的话根本没有人会为你开证明。”

    我点点头,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逃走,所以根本不担心这些事情,再说了,我就算是逃了又能逃到哪里去呢?现在已经是1976年了,□□已经倒台了,□□时期的错误会慢慢被纠正的,知青也该返乡了。但是因为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课本里对这一段历史语焉不详,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些具体什么时候会返城。

    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1977年一定会恢复高考的!我到时候一定要好好地考个大学,然后毕业了就能分配工作,到时候我就可以分房子,就可以建立自己真正的家了。

    也许是被我今天早上说的那个“以后可能会恢复高考”的消息刺激到了,所以大家今天干起活来都是热情高涨的,到中午休息的时候已经把今天分下来的农活干完一大半了,然后大家趁着午休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时不时还有人来向我问上几个问题,所以以我为中心围了一大圈人。

    李秀敏虽然和我很不对盘,而且也说她认为高考不一定会恢复,但是却并没有拒绝我的书,也在那里看了起来。这也是很正常的,她已经在这里待了很多年了,肯定是一心想离开这里但是苦于没有门路,所以知道可能有机会就一定要奋力抓住,哪怕这个机会只是万分之一。一开始的时候她不好意思过来问我问题,就凑在史明辉旁边问他,到后来有的问题太难了,史明辉抓抓自己的脑袋告诉她自己也不会,让她过来问我,她才扭扭捏捏地过来问我。

    我一概是来者不拒的,这是我收买人心的大好机会,我怎么可能会白白放过呢?于是我认真地回答大家问我的问题,即便提问的那个人是处处针对我的李秀敏。我知道这是对我最有利的处理方式,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巩固我的知识,有些东西我长时间不接触已经忘记了,现在利用给他们讲解的机会自己也复习一遍,所以基础变得更加牢固了。而且这个时候我如果拒绝别人的话只能乘一时之快,遗祸无穷,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损人不利己。所以我当然不会做那种傻事。

    通过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发现他们的基础真的很差,完全没有一个高中生或者是初中生应有的水平,只能勉强达到小学的水平,个别的人比如王海民,连小学水平都达不到。他们前面的学习时光真的是完全荒废了,要想补起来很难。不过好在还有一年的时间,如果他们认真学的话应该还是能考上大学的,毕竟这个年代全国的水平都不高。

    而且看到大家的学习热情这么高,我心里也暗暗高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不能容忍异类,如果大家都在聊天、玩耍,只有我一个学习、看书,那么我的压力会很大,效率也不会很高。不但面临着学习的压力,还要面临周围人施加给我的压力,他们会在我背后议论:那个人很怪,很不合群,大家都在玩,就她一个人在学,她是异类,她和我们不一样,不要去接近她。

    可是现在这样就不同了,大家都在学习,起码是所有的知青都在学,这样就没有人在背后搅事了,大家都能安心学习,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不少。即便是寨子里的傣族觉得奇怪,也只会说:那些知青和我们不一样,干活的时候还要抬着一本书看。但是村民和知青本来就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再加山一条也没有什么,不会给我,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压力。

    所以说人都是社会的动物,人都是喜欢过群体生活的,人都是喜欢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