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综]母仪天下 !
刘邦称帝, 舒云自然是皇后,刘太公呢,做了太上皇,刘盈是皇太子,而刘媛呢,也被封了鲁元公主, 有三千户的汤沐邑。
等到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刘邦又是在长乐宫一番饮宴, 没错,如今长乐宫才是汉宫的中心,未央宫是内宫女眷居住的地方。
刘邦醉醺醺地想要去找戚姬,但是却被舒云派人拦了下来, 然后不得不去了未央宫。
舒云叫人做了一些醒酒汤,端给刘邦吃了,刘邦原本对于看起来颜色有些暗红的醒酒汤还有些抗拒,结果喝了一口之后就是眼睛一亮,三两口喝完了, 将碗一递:“还有吗?再来一碗!”
舒云也没有觉得意外,哪怕孔夫子说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实际上呢, 这个时代,吃食还有调味品都是比较匮乏的。舒云叫人做的醒酒汤已经差不多是明清时候的配方了,那个时代的食材还有调味品,那已经非常丰富了, 哪怕如今缺了几样食材,但是这滋味,却是酸甜可口,当年战乱,赵佗那边直接截断了南越对外的道路,战乱之中,也没什么蔗糖,因此,用的却是麦芽糖,这也是舒云之前叫人大范围种植小麦之后,叫人制作出来的,如今也算得上是少府的拳头产品了。为了满足这个时代人的味蕾,舒云将糖的分量还添了一点,横竖如今的人压根不怕什么糖尿病之类的病症的,毕竟,日常摄入的糖分是真的不多。
如此,刘邦不乐意吃才怪呢,他一连吃了三碗,然后因为肚子实在是装不下,这才不吃了,他懒洋洋地腆着肚子,叉开两条腿,坐在那里,笑嘻嘻地问道:“不知道皇后找寡人,嗯,找朕有什么事啊?”
舒云直接拍了拍手,然后几个宫人抬着一幅巨大的地图走了进来,然后挂在了屏风上面,刘邦一看,就是眼睛一亮:“皇后什么时候制作了这般精细的舆图,朕居然不知道?”
舒云摇了摇头,说道:“这可算不上精细,不过是将地方上头的舆图对比了一下比例之后,拼凑了起来,许多地方还是不准确的,等到回头,我再让少府派人出去,将各地的地理都仔细按照同一个比例绘制一番,回来汇总到一起,也就可以真正制作出更加精细的地图出来了!”
舒云可没将自己之前记下来的地图拿到这一世的意思,一方面呢,其实那时候的地图跟现在还是有些区别的,另外就是,如果不是出于军事需要,实际上呢,地图暂时没有必要太过精确,主要是根本解释不清楚来源。
刘邦点了点头,赞道:“皇后真是有心了!”
舒云问道:“陛下如今已经是天子,之后定然是要分封群臣的,不知道陛下具体有什么打算啊?”
刘邦瞧了舒云一眼,还以为舒云想要给自个的兄弟讨一个好一点的封国,不过呢,后来想想又觉得不会是这回事,毕竟,以吕泽他们的功劳,就算不能封王,他的封国也不可能差,而且呢,这些年来,刘邦也看出来了,自个这个妻子跟娘家兄弟之间其实往来并不是非常密切,关系呢,也就是一般。
因此,刘邦便问道:“皇后是有什么打算呢?”
舒云也没有吊胃口的意思,直接拿了一根竹竿,在地图上指点了起来,口中说道:“根据少府的勘测,这里可能有铜矿,这里有铁矿,或者是别的矿产!”
刘邦神情变得凝重一些,这年头,不管是铜矿,还是铁矿,都意味着,这些是钱,是可以武装军队的武器,因此,刘邦皱了皱眉,说道:“皇后的意思就是,这些地方不能随便分封了?”
舒云点了点头,说道:“如果陛下不想让大汉变成一个诸侯割据的国家,让刘家天子如同当年的周天子一般的话,强干弱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能给那些诸侯王,乃至彻侯,太多的资源乃至权力!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防微杜渐!”
刘邦拍了拍大腿,皱眉说道:“皇后的意思,朕是明白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答应吗?当初为了让他们愿意跟着咱们这边打项羽,许诺出去的东西可不少,如今要是反悔了,他们那边打起来,那该怎么办?”
舒云说道:“陛下的手段,妾身却是相信的,所以,妾身就是提个建议而已,其他的事情,还是陛下自己去想办法吧!”
刘邦顿时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然后呢,他干脆破罐破摔了,懒洋洋地直接往榻上一躺,眼睛却是眨也不眨地看着那副地图,然后问道:“皇后只怕不止有这些想法吧,不如都说说看?”
舒云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之前虽说没有明说,但是呢,有些事情,妾身还是可以猜出来的!陛下大概是想要将关中之外的地方,分给自己的老兄弟,还有兄弟儿孙,个个都做诸侯王,世世代代,永保富贵!”
刘邦理所当然地说道:“自然如此,当初,之所以秦人没能继续延续自己的江山,不就是因为他们只想要延续郡县制,却不肯将土地分封吗?他们当时若是可以在六国王族里头,挑一些旁支,或者是从自家朝堂里头,挑选一些宗室,一些功臣分封,那么,即便是出了岔子,也不至于到后来一样,闹得举国皆反的境地!甚至,当初要是开启分封,早早就将除了扶苏之外的儿子都分封出去,也就没后来那些事情了!”
事实上,对于扶苏,大家都是有着不少期待的,扶苏呢,身上流着楚人的血液,比起始皇帝来,扶苏呢,更加温和,若是始皇帝驾崩之后,扶苏登基,以他的性子,应该会开始轻徭薄赋,改善民生,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些事情了!
舒云嗤笑了一声,说道:“陛下你如今已经有三个儿子,看陛下你如今的身体,之后再有个几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陛下还有两个兄长,一个弟弟,还有堂兄弟,这些全部分封为王,然后呢,等到新帝登基,就算没有十个八个儿子,也得有个三五个,又得册封四五个封国出去,几代皇帝之后,朝廷还有封国可以分封吗?别搞得到了最后,一个村长都能自称是国主了,陛下不觉得这是笑话吗?”
刘邦一听,顿时有些坐不住了,他想想,自己的确想得不够远,始皇帝登基,想的是让自己的大秦千秋万代,永永无穷,刘邦呢,自然也是有着类似的想法的,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永远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呢!可是,如今妻子这么一说,他就觉得不对劲了。看看地图,乍一看,地方挺大的,除了关中之外,还有大片的土地在那里,但是如果将那些宗室分封出去,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一个诸侯王,封地怎么着也得有好几个郡县吧,整个大汉,加起来才多少郡县啊,封个二三十个左右的诸侯王,就能将关中之外的地方给分封没了,然后怎么办呢?
总不能刚开始的时候,宗室里头的那些成员都能做诸侯王,等到之后,自己的孙子曾孙一辈,连个偏僻的旮旯角落都捞不到吧!到时候,只怕刘家那些子孙自个,就要磨刀霍霍,向着自己血脉已经远了的堂兄弟下手了,毕竟,不让那些血脉已经远了的宗室腾出地方来,他们的儿孙怎么能捞到一个好的封国呢?
到那个时候,内乱几乎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大家非得打起来不可!这么一来,老刘家在自相残杀,是不是又有什么彻侯,乃至是什么陈胜吴广之流冒出来呢?
刘邦想着都开始满身大汗了,他直接站了起来,光着脚就在地板上走来走去,看着地图,眉头都拧成了几个结,他皱眉说道:“那该如何是好?”
现在,刘邦居然觉得自己能够理解始皇帝了,是不是他也意识到了分封制之后面临的就是战乱不休,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呢?
刘邦犹豫了一番之后,说道:“要不,将来非有功不得封王?”
舒云嗤笑了一声,说道:“给自个的儿子混功劳还不简单吗?总不能那些彻侯的子弟,什么功劳也没有,就因为有个能干的祖先,就能继续做彻侯,反倒是皇家这边,对自己的子孙那么苛刻吧!到时候,一帮皇子如果争不到皇位就一无所有的话,只怕回头皇子之间的争斗就能搞出一系列的乱子来!”
刘邦皱眉问道:“那皇后你到底是个什么主意,就别卖什么关子了!”
舒云点了点头,说道:“我的主意也很简单,那就是推恩!”
以前的时候,推恩令针对的是刘家的宗室,而如今呢,舒云针对的就是封君,彻侯,还有诸侯王了!舒云说道:“同样是儿子,总不能嫡长子什么都有,其他儿子只能分到一点微薄的家产就滚出去吧!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家,最好呢,得有一个合适的继承法出来!”
事实上,秦汉时候的继承法,其实就是类似于欧洲封建时候的继承法一般,长子天然继承一切,其他儿子呢,家里有能力的,送他去军队,去读书,去学习神学,但是家里的爵位和土地,其他儿子都是无法染指的。
这个时候,朝廷天然厌恶那种大家族,也就是后来那种门阀世家,朝廷都是鼓励百姓分家的,像是授田,就是按户授田,一家三口也是一百亩,一家九口也是一百亩,所以呢,百姓想要多分一些田,那么就得赶紧分家。
而现在呢,舒云表示,寻常百姓分家也就算了,朝廷不好多管,但是呢,有爵位的人家,分家分产就得按照规矩来。嫡长子呢,分大头自然是应该的,但是其他儿子呢,也不能什么都捞不到,真要是什么都捞不到,这些就是不安定因素了!
所以,最好就是嫡长子分得一半以上的家产,其他的呢,嫡子可以按照剩余家产中的大半进行均分,而庶子呢,就只能分剩下的了!至于具体的比例该如何制定,那就得另外去说了!
刘邦本来就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舒云不过就是起了个头,他也就明白舒云的意思了,分家是必须的,但是呢,要给其他的嫡子庶子一个希望,不光是家产,爵位也是一样的。
像是一个诸侯王,完全可以嫡长子承袭宗庙,其他的嫡子呢,也可以分到一些郡县,在这些郡县做诸侯王,至于那些庶子吗,摊上一个儿子比较多的诸侯,那就只能沦为彻侯了。而想要提升爵位,那么,按照刘邦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立功,立下功劳,就可以提升封户,提升爵位。
当然了,这也就是吊在驴子面前的胡萝卜而已,功劳哪里是那么容易就有的,真要是功劳那么容易有,也不至于周天子的时候,诸侯国也就只有那么多了。
至于彻侯也是一样,原本秦国的时候,传承下来的军功制度就分为二十级的爵位,这里头,除了彻侯之外,其他的爵位都是要递减的,即便是关内侯也是一样的。
而如今呢,即便是彻侯,也不能永远承袭下去了,彻侯封户的底线是五百户,等到食邑低于五百户,那么自然也就落到关内侯这个级别了。
舒云冠冕堂皇地说道:“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因而,爵位递减也是理所当然的道理!想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那么就得让子孙上进,不管是做一方父母,还是为朝廷开疆拓土,都能保持富贵不堕,这也是为了大家子孙后辈的前程着想呢!”
刘邦听得想笑,他这会儿也放松了许多,又坐了下来:“以前怎么没发现,皇后居然是这般促狭的性子!”
舒云轻哼了一声,说道:“陛下倒是真的了解我!也罢了,陛下觉得,妾身的这些想头如何?”
刘邦点了点头,说道:“却是有理,只是嘛,那等功臣,还是应该有些优待的!”
舒云随口说道:“不过是妾身一点不成熟的想头而已,陛下自个斟酌便是了!”
舒云自顾自地梳洗了去休息,而刘邦呢,躺在舒云身边,看起来睡了,实际上呢,已经开始盘算琢磨起来了。
刘邦在之前的时候,对于下面那些臣子,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打算,但是如今呢,有些想法就要调整了!在之前的时候,对于那些异姓王,刘邦觉得是眼中钉,肉中刺,就算他们日后老老实实得比较消停,刘邦也是想要将他们给铲除了的,但是如今呢,既然可以用更加温和的手段,削弱他们的势力,那么很多事情就很好办了!这里头,儿子最少的,差不多就是张良了,就算是张良,也有两个儿子呢!
至于其他那些,有的呢,年纪比刘邦还大一点呢,还能再过几年呢,等到他们一死,几个儿子将封国一瓜分,对于中央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威胁了。至于他们联合起来,跟中央对抗什么的,刘邦对此真的想要笑了,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人都有私心,原本一无所有的人,若是拥有了相应的权势和财富,他只会将其守得死死的,不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因此,刘邦呢,接下来就是开始册封几个异姓王,他们原本就是诸侯王,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那几个诸侯王呢,还是让他们留在了自己的封地,至于其他刘邦觉得有威胁的,要么改了封国,要么呢,就在旁边将他们原本的属下或者是兄弟额外册封为诸侯王,分了他们的权柄,他们自然也就翻不出太多的风浪来了。
等到几个诸侯王册封好了,刘邦又开始册封彻侯,第一批一下子就册封了好几十个,然后,刘邦就直接在长乐宫设宴,一群人凑在一起,喝酒谈笑。
刘邦本来也不是什么讲究礼节的人,在场的呢,不少还是从小就认识,一块儿长大的狐朋狗友,酒肉兄弟,另外的呢,也都是老相识了,因此,刘邦呢,压根不讲究什么君臣之礼,一个个放浪形骸,推杯换盏,还不热闹。
酒到酣处,刘邦就醉眼朦胧地挑了一个人,却是卢绾,卢绾跟刘彻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两人还是邻居,从光着屁股开始一块长大,刘邦对这个老兄弟也一直很用心,哪怕卢绾的功劳在诸多功臣之中其实算不上有多大,刘邦呢,还是直接给他封了个长安侯,以长安为封号,可见刘邦的心思了。
因此,刘邦这会儿就笑嘻嘻地说道:“老卢啊,咱们如今年纪都不小了,当初咱们还在沛县偷鸡摸狗的时候,谁能想到今日啊!”
卢绾自然也是笑道:“陛下天命所归,臣全赖陛下的洪福,要不然何以有今日呢!”
刘邦大笑着拍了拍卢绾的肩膀,然后就说道:“咱们如今的富贵是有了,下面呢,就看儿孙的了!老卢啊,你以后,打算将爵位留给谁啊?”
卢绾也没多想,说道:“还能留给谁,肯定是给老大啊!”
刘邦一拍大腿:“哎呀,老卢啊,这老兄弟就得说说你了!你那些儿子,我也是见过的,一个个也算是聪明伶俐,对你呢,也挺孝顺,你这也实在是太不地道了!你看看兄弟我,虽说以后这个天下嘛,是要给太子的,但是,对老大还有如意,以后我也是不能委屈了的,怎么着都得挑个富庶的封国将他们安排好了才行嘛!”
卢绾眨了眨眼睛,有些无奈地说道:“陛下,你是天子,富有四海,当然能行啦!”
刘邦笑嘻嘻地说道:“我说你啊,就是偏心,你食邑也有一万多户了,总不能都给老大吧,所以呢,按我说的,老大是嫡长子,多分点自然是应该的,其他儿子也不能啥也没有,不说分个千户,分个五六百户总没问题吧!”
卢绾一听,顿时张口结舌起来,他也是聪明人,自然明白了刘邦的未尽之语,不过呢,他一想,这事也不是不行啊!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就像是刘邦对于刘如意特别喜欢一样,卢绾其实也喜欢刚出生没几年,长得粉嫩嫩一团的小儿子,小儿子长得好,又可爱又孝顺,卢绾呢,以前也没想过小儿子日后的前途问题,如今被刘邦这么一说,卢绾顿时盘算起来了,老大呢,分个五六千户也就差不多了,小儿子虽说不是嫡出,但是自个喜欢得很,回头记在夫人膝下,分个两千户总没问题吧!
卢绾尚且反应过来了,更不用说其他那些人精一般的大臣了,一个个都明白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就算是如齐桓公,赵武灵王这样的君主,尚且会在儿子继承王位的问题上头犯糊涂,人都是偏心的,都是儿子,谁真的就希望其他儿子在自己百年之后一无所有呢?
因此,即便是知道这甜蜜的糖衣里头暗含的是毒药,这些人最后发现,自个还只能咽下去。尤其,这些人里头,好几个都是后来富贵了,再娶了名门淑女的,前头糟糠生下的儿子,和后面新欢生下的儿子,本来就一碗水难得端平,要是再在爵位承袭上头闹腾起来,回头也定然有麻烦,兄弟阋墙是难免的事情,如今呢,不管怎么分,好歹大家都有了,这么一来,总算是能说得过去了。一时间,一些人甚至觉得轻松了不少。
而如萧何张良这样的,更是松了口气,到了他们这个地位,以他们的聪明,都知道,天下已经打下来了,刘邦呢,虽说未必是什么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性子,但是人心难测,谁知道对方回怎么想,所以呢,若是能够通过这样的手段,换取刘邦对自己放心,他们觉得这也是挺划算的。
因此,萧何第一个站出来,表示,陛下你实在是太为我们这些臣子着想呢,我如今这把年纪了,正为了儿孙的事情头疼呢,不怕陛下你笑话,我呢,如今家里好几个儿子,其实最喜欢的呢,还是前几年新纳的一个小妾生的那个,可是呢,我就算是心里头喜欢,也不敢对他太好,要不然的话,我这个年纪,也活不了太长时间了,等我死了,做主的就是家里长子了,长子要是记恨我如今的偏心,回头对小儿子不好,那时候我人也没了,就算是死后有灵,也没办法啊!所以,还是陛下你英明神武,算是将我这件烦心事解决了,回头啊,我就先将自个手里的食邑分了,以后哪个儿子孝顺,我就多分一些,哪个儿子不孝顺,我就少分一点,看他们以后还敢对我这个做爹的又什么不敬的地方。
萧何这边开了口,其他人呢,自然是赶紧跟上,总之,这么一个限制爵位传承的律法,就这么在酒后玩笑一般地被制定了下来,而且看起来,大家居然都还挺用户的,这就有点像是个笑话了!
不过呢,刘邦最喜欢干的就是这种事情了,这边喝酒吃肉,那边呢,顺便就将一些事情解决了,就算是下面有什么反对意见,回头自己反悔的时候,也能说自己是酒喝多了。
老刘家耍无赖的本事从来就是这么一脉相承,对此呢,大家也算是习惯了。横竖刘邦来了这么一出,除了少部分本来就对刘邦心中不服的人之外,其他人呢,都是觉得挺不错的。还是那句话,人心思定,到了这个时候了,刘邦又不是有卸磨杀驴的意思,尤其这般摆明了车马,反而意味着这位之后不会随便翻旧账了!至于儿孙什么的,起码三代之内,以大家食邑的数量,是不用有什么担忧的,至于再往后嘛,儿孙自有儿孙福,真要是儿孙没出息,爵位太高,反而是招祸的由头。因此,大家都很看得开。
倒是那些食邑比较少的人心里头有些担心,真要是按照这个分法,儿子少的还行,儿子多的,两三代之后,那真的是要跌出彻侯的圈子,落到关内侯甚至是更低的爵位里头去了,但是,食邑少的那些人呢,要么原本就是项羽那边的降臣,要么呢,还是当初得罪过刘邦的,能有爵位,有食邑,已经算是刘邦宽和了,真要是在这种事情上头炸刺,他们如今没有兵马,没有其他的依仗,回头被扣个心怀怨望,意图谋反之类的罪名,那真的是啥也捞不着了!
总之,一切都比较顺利,然后呢,舒云就示意刘盈上书,表示如今天下安宁,除了要修生养息之外,也该存亡断续了,这个存亡断续,自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学说上头的存亡断续。
之前呢,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秦宫之中的许多书籍也付诸一炬,如今新朝建立,之前的百家学说什么的,总该收集起来,然后想办法传承下去才好。
原本萧何就将能够收集起来的竹简什么的都收拢到了石渠阁里头,只是想要将这些解析出来,需要花费不少人力还有时间和物力,如今既然天下太平了,那么,就该征召各地的贤才学者,征集民间的藏书,直接刻印下来,以传承后世,以免当年诸子百家的传承断绝。
刘盈呢,就表示请立太学,征召天下贤才学者到太学担任博士,在太学传授学问,以继往圣之绝学。
刘邦听了,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他还觉得,自个可以顺便打一打儒家的脸。
刘邦原本就讨厌儒家,他还做出过在儒冠之中小便这种事情,之前那些年里头,在刘邦那里讨了一点好的就是一个郦食其,就这位呢,还是自称自己是高阳酒徒,才算是得了刘邦的召见,如今这一位已经死了,不过呢,刘邦惦记着郦食其的功劳,将他的儿子也封了个关内侯。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叔孙通,这一位呢,也不是什么食古不化的人,知道刘邦不喜欢儒生,所以去投奔刘邦的时候,干脆穿的就是楚人的衣冠,后来给刘邦推荐贤才,推荐的也不是什么儒生,以至于叔孙通的那些弟子都弃他而去。
而等到刘邦做了皇帝呢,叔孙通就想要帮着刘邦制定礼法,找刘邦说要召集一些儒生帮着制定礼仪,刘邦自然是答应下来了,但是呢,鲁儒那边赫然将叔孙通视为叛徒,压根不理会他,鲁儒还为项羽戴孝,公开指责刘邦,刘邦早就因此憋了一肚子的气。
如今听说刘盈想要立太学,一方面答应了下来,另一方面直接表示,鲁儒那边不是怀念项羽嘛,那么就让他们在鲁县那里继续给项羽披麻戴孝好了,我刘邦没什么德行,用不起你们这些鲁儒。
刘邦嘴上说的是鲁儒,实际上呢,对于大多数儒生都迁怒了,即便是那些儒家有名的贤才,刘邦也是懒得理会的。事实上,刘邦和如今这些开国功臣,其实都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教育,他们大多数根本就是自学成才,因此,刘邦对于太学什么的并不是非常在意,不过就是打算让刘盈去练手的。
然后刘邦就琢磨着,既然那些对天下没什么功劳的贤才学者都能当官,还能在太学里头授课,没道理自个手底下这些大将不行,他们一个个几乎都是能出将入相的人物,哪个不比那些儒生强得多。叔孙通说什么要用那些儒生治国,刘邦对此嗤之以鼻。
儒家在这个时代,黑历史是真的很多,别的不说,光是说在始皇帝身上,儒家就将自己的两面三刀,反复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开始的时候,是儒家鼓动着始皇帝去泰山封禅的,要不然,始皇帝从哪儿弄得出一整套的封禅流程出来,结果封禅不顺,儒家暗地里头又开始叽叽歪歪,说什么老天爷都看不过去始皇帝了,始皇帝不配封禅什么的。
像是秦朝灭亡之前,一帮如今满口都是暴秦的儒生,一个个脚上跟长了风火轮一样,纷纷跑到咸阳去求官,等到秦朝灭亡了,骂起秦朝来,又属他们最厉害,在见识了这些儒生之后,刘邦对儒家就彻底没了好感。哪怕有叔孙通这样的贤才,也不能扭转刘邦对儒家的坏印象。
屁股决定脑袋,刘邦自己如今是皇帝了,他才不会喜欢一个想要做官的时候,对你奉承,你不能满足他了,就在外面诽谤的学派呢!
所以,等到叔孙通将一整套的礼仪搞出来之后,刘邦就翻脸不认人了,那些儒生不过是得了点赏赐,还有一点微末的官职,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邦想要让他那些心腹手下,也要在太学里头刷一刷存在感,让他们去讲课,将其他的那些学派,尤其是儒家压下去。
但是最后结果有些无奈,萧何呢,算是黄老一派的,事实上,刘邦手底下不少人,都算得上是黄老一派,他们习惯做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垂拱而治,那就是将专业的事情安排给专业的人,然后呢,等结果就可以了。
萧何还算是比较好的,做事还算是亲力亲为,萧何的继任者曹参,那就是典型的黄老派,他们不喜欢干涉下面,曹参能在自己的丞相府喝酒睡觉,然后呢天下照旧平稳运行。
黄老一派呢,观点就那么几个,他们的学说讲究悟性,而且比较被动,最重要的是,他们呢也没经过正统的黄老学教育,都是自学成才,如今想要让他们将自个的所学传授给别人,顿时一个个都有些抓瞎,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讲嘛!
至于那些大将,自个用兵呢,那是头头是道,但是让他们去讲,那真的是脑壳痛,他们自个本来也没多少文化啊,让他们去讲课,这不是为难人嘛!
倒是韩信对此很有心得,但问题是,他如今是楚王了,已经跑自个封国那里去了,刘邦只得让他去写个一份兵法,回头好流传后世。
对于刘邦的这点子心思,舒云还是能够理解的,舒云很快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就是不要那些将军写什么兵法,就是写他们如何训练士卒,如何使用军阵,总之,理论什么的就算了,就写如何实际操作,比如说,各种兵种如何组合之类的。
而且呢,这些最好也别在太学讲,不如另外建一个武学,专门挑选之前战死的,残疾的,有军功的人家的子弟,还有就是军中的中低层军官到武学里头学习,让这些将军轮流去讲课,不知道怎么讲没关系,就直接对他们参与过的战事进行复盘,说自己那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好办了!
刘邦一听,顿时觉得,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别看刘邦已经让军队解散,各自回家耕种了,实际上呢,这些人随时都能够继续征召起来,何况,为了保护自己,起码未央宫和长乐宫,都是有卫队守护的,这也是后来南军北军的前身。
如今天下看似平定了,实际上呢,暗中依旧有暗流汹涌,可以预料的是,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忍耐不住的人跳出来了。
另外,做皇帝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好大喜功,刘邦当年看到始皇帝巡幸的队伍,就表示大丈夫当如是,始皇帝当年征服南越,北拒匈奴,刘邦呢,就算自己做不到,也得为子孙后代做好准备才行。
刘邦年近五十才起事,跟着他的大多数是他的那些同龄人,可想而知,如今朝堂上重臣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如果不能及时有下一代人递补上来的话,那么,等到刘盈继位的时候,若是遇上什么战事,总不能叫一帮已经快要老掉牙的老将出马吧!
舒云哪怕知道这些开国功臣几乎个顶个地能活,不光熬死了太后,还熬死了惠帝,之后还有好几个熬死了孝文皇帝呢!不过呢,原本有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是一个国家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今既然可以推广教育了,那么,为什么不能让知识开始对下层进行开放普及呢?
在少府内部,舒云已经开始了职业化的教育,少府会从民间收养孤儿,然后呢,从小进行培养,先是进行启蒙教育,之后呢,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舒云如今不过就是在少府作为试点,等到回头民间人口开始恢复之后,就可以在民间进行招生了。
舒云并不担心招不到学生,毕竟,诸子百家如今残留的那几家,即便是在当年,哪怕是以有教无类闻名的儒家,实际上在招收学生方面,也是比较谨慎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方面的才能,能够从那些短小精干的文字之中提炼出所谓的微言大义来,一句话,不同人的解读出不同的意思来几乎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学了这些学问,也不是旱涝保收的,就算是如今开了太学,这些学生的将来,还得看其他,比如说自己的师长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他们能不能得到举荐,家里有没有钱或者是相应的影响力……总之,一个老师收了十个徒弟,能有一个出头的,已经算是这个老师很厉害了。
但是,如果是搞职业教育,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起码少府对于这些人才那是来者不拒。而且呢,这个时代,技术官僚其实是很吃香的,军中需要,需要衙门都需要,哪怕起步不高,那又怎么样呢!总比毫无希望来得好!
大汉刚刚建立,并没有所谓的成法,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舒云便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更加开放有序的体系出来,好在有了前面几世的积累,这对舒云来说,总算不至于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