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幽默化三国演义 > 第193章 诸葛装神

第193章 诸葛装神

作者:琉璃玉净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幽默化三国演义 !

    建兴九年春二月,孔明又出来搞事情了!

    这次他的目标是魏国。

    魏主曹叡一听这消息,赶紧找来司马懿商量对策。

    司马懿拍着胸脯说:“放心吧,陛下!子丹不在了,我一人就能搞定这帮蜀兵!让他们有去无回。”

    曹叡乐得合不拢嘴,立刻设宴款待。

    第二天,蜀兵果然来了个突然袭击。

    曹叡二话不说,就让司马懿带兵迎战。

    司马懿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长安,召集各路人马开会。

    张合自告奋勇要去守雍、郿,但司马懿觉得这样分兵太危险,还是集中兵力去祁山吧。

    张合一听能当先锋,高兴得不得了,表示愿意为国捐躯。

    于是,司马懿就让他带着大军出发了。同时,还让郭淮守陇西诸郡,其他将领也各司其职。

    前方探子回报说,孔明已经率军向祁山进发,王平和张嶷也从陈仓、剑阁、散关直奔斜谷而来。

    司马懿对张合说:“孔明这次来势汹汹,肯定是想割咱们的小麦当军粮。你先去祁山扎营吧,我和郭淮去天水诸郡巡视一下,防止蜀兵偷麦子。”

    张合领命而去,带着四万兵马守在祁山。

    而司马懿则率领大军前往陇西。

    却说孔明带着大军来到祁山,搭好帐篷后,发现渭河边有魏国军队在戒备。

    他笑着对将军们说:“这肯定是司马懿的主意。我们这边粮食快没了,虽然派人去催李严送米,但一直没见到人。我猜想,陇上的麦子应该熟了,我们可以偷偷去割一些。”

    于是,他让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守营,自己则带着姜维、魏延前往卤城。

    城里的太守一听说孔明来了,立刻开门投降。

    孔明安慰了他一番后问:“现在哪里的麦子熟了?”

    太守答道:“陇上的麦子已经熟了。”

    孔明便让张翼、马忠留守卤城,自己带着大军向陇上进发。

    前锋回来报告说:“司马懿带兵过来了。”

    孔明惊讶地说:“这家伙果然知道我要来割麦子。”

    于是他赶紧洗澡换衣,推出三辆特制的四轮车,每辆车都装扮得一模一样。这些车是孔明早就准备好的。

    他命令姜维带一千人为车护航,五百人敲鼓,埋伏在上邽后面;

    马岱和魏延也各带一千人保护车辆,五百人敲鼓。

    每辆车由二十四个穿着黑衣、赤脚、披头散发、手持七星皂旛的人推着。三人各自领命,带兵推车出发。

    孔明又命令三万士兵拿着镰刀、驮绳,准备割麦子。

    他还挑选了二十四个壮汉,都穿黑衣、赤脚、披头散发、手持剑簇拥着四轮车,作为推车的使者。

    最后,他让关兴打扮成天蓬元帅的样子,手持七星皂旛,步行在车前。孔明自己则端坐在车上,向魏国军营进发。

    司马懿的侦察兵们发现了孔明,他们吓得魂飞魄散。

    他们急忙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亲自出来查看,只见孔明坐在四轮车上,头戴羽冠,手摇羽扇,周围有二十四个披头散发的壮汉,前面还有一个手持黑色旗帜的人,看起来就像天神下凡。

    司马懿皱着眉头:“这又是孔明在搞鬼。”

    于是命令两千人去捉拿他。

    但是,当他们追赶时,孔明却慢慢回车,朝着蜀营方向行驶。

    魏兵们追赶了三十里,却始终追不上。

    最后,他们只能停下来说:“奇怪!我们追了这么远,却始终追不上他。”

    司马懿带领一队人马赶到,命令道:

    “孔明精通奇门遁甲,能召唤神兵天将。这是‘缩地’之术。大家不要追了。”

    正当士兵们准备撤退时,左侧战鼓震天响,一支军队杀到。

    司马懿急忙下令抵抗,只见蜀军里有二十四个怪人,披头散发,手持长剑,穿着黑衣赤脚,推着一辆四轮车,车上坐着孔明,他头戴簪冠,身披鹤氅,手摇羽扇。

    司马懿惊讶地说:“刚才那个车上坐着孔明,我们追了五十里都没追上,怎么这里又有一个孔明?真是奇怪!”

    话音未落,右侧战鼓又响,另一支军队杀到,四轮车上也坐着一个孔明,左右也有二十四个怪人,推车而来。

    司马懿心中疑惑重重,回头看着众将说:“这一定是神兵!”

    士兵们心中慌乱,不敢应战,纷纷逃跑。

    突然,响起了一阵鼓声,只见一辆四轮车开了过来,上面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孔明先生!

    他左右前后都有人推着车,魏兵们看得目瞪口呆。

    司马懿更是吓得不轻,心里嘀咕着:“到底还有多少蜀兵啊?”

    于是赶紧带着队伍跑回了家,关上门不敢出来。

    这时候,孔明已经下令让三万精兵把陇上的小麦都割光了,运到卤城去晒。

    司马懿在城里待了三天都不敢出门。

    后来看到蜀兵撤退了,才敢派人出去侦查,结果在路上还抓了一个蜀兵回来。

    司马懿问那个蜀兵:“前面那些是什么神兵啊?”

    蜀兵说:“那都是姜维、马岱、魏延他们的人,每路只有一千军护车,五百军擂鼓,车上那个才是孔明。”

    司马懿听了仰天长叹:“孔明真是神出鬼没啊!”

    这时候副都督郭淮进来了,听完司马懿的描述后笑着说:

    “这只是个小伎俩,现在我们已经看穿了,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分两路进攻,一定能拿下卤城,活捉孔明!”

    于是两人商量好计划后,就分头行动去了。

    孔明在卤城边晒小麦边策划,突然喊来将领们说:

    “今晚敌人要来闹腾。我觉得在麦田里藏兵正好,谁愿意去埋伏?”

    姜维、魏延、马忠、马岱纷纷举手:“我们去!”

    孔明乐开了花,安排他们各带人马埋伏在四个角落:

    “听到炮响,就一起冲出来。”

    将领们领命而去,孔明则带着小队和火炮藏在麦田里等待。

    司马懿带着他的队伍在黄昏时分抵达了卤城下,对将军们说:

    “白天进攻的话,城里的人肯定都准备好了。咱们不如晚上偷偷摸摸地攻过去。这城墙矮得跟啥似的,壕沟浅得能直接跨过去。”

    于是,他们在城外扎营。

    郭淮也带着人来了,两拨人马汇合,一声鼓响,把卤城围得像铁桶一样严实。

    结果,城上箭如雨下,魏兵吓得不敢上前。

    突然,信炮声四起,魏军惊慌失措,不知道哪儿来的援军。

    最后,卤城大门敞开,城内的士兵冲出来,里应外合,大败魏军。

    司马懿和郭淮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山上。孔明进城后,命令四将在四个角落安营扎寨。

    郭淮告诉司马懿:“咱们跟蜀兵耗了这么久,现在又损失了这么多人马,得赶紧想办法啊。”

    司马懿问:“那怎么办?”

    郭淮说:“发檄文调雍、凉的人马来帮忙吧。我去偷袭剑阁,截断他们的退路,让他们粮草断绝,军心涣散,然后趁机进攻。”

    司马懿同意了,立刻发檄文调拨人马。

    没过多久,孙礼带着雍、凉的人马到了。

    司马懿就让孙礼和郭淮一起去偷袭剑阁。

    话说孔明在城里头等得花儿都谢了,魏兵就是不露脸。

    他只好叫来姜维和马岱,跟他们说:

    “魏兵真会躲,藏得深不见底,我猜他们是打算拖延饿垮咱们,或者偷偷摸摸去搞咱们的粮仓。你们两个带上人,去把守那些要害地方,让魏兵知道咱们不是吃素的。”

    两人领命去了。

    这时,杨仪跑进来说:“丞相啊,您之前说的换班的事,时间到了,新兵蛋子们已经在路上了,咱们是不是该换换了?”

    孔明说:“既然有规矩,那就赶紧的。”

    士兵们听说要回家,都开始打包行李。

    突然有人喊:“孙礼带着一大波人来了,司马懿也朝我们这走了!”

    大家都慌了神。

    杨仪又去找孔明:“丞相,敌人来得这么快,要不咱们先别换班了,等新兵到了再说?”

    孔明却说:“不行,我做事向来一言九鼎。这些要回家的士兵,家里人都等着呢。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留他们。”

    于是,他下令让该走的士兵立刻出发。

    士兵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

    “丞相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愿意留下来拼命!”

    孔明却说:“你们还是回去吧,别在这儿添乱了。”

    士兵们非要出战,不想回家。

    孔明最后说:“那好吧,既然你们这么想打,就出去摆个阵势,等魏兵来了就给我往死里打。这叫以逸待劳。”

    士兵们高兴地拿着武器出去了。

    西凉的骑兵们像参加马拉松一样,一路狂奔而来。

    他们累得像条狗,刚想找个地方打个盹儿,结果蜀兵一窝蜂地冲上来,把他们吓得屁滚尿流。

    这些蜀兵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把西凉的骑兵们打得满地找牙。

    最后,孔明出来收拾残局,像个老母鸡一样把胜利的小兵们收进城里,好好犒劳一番。

    突然,一封急信打破了这个欢乐的气氛,原来是永安的李严发来的告急信。

    孔明一看,差点没晕过去,信上说:

    听闻东吴密谋潜入洛阳,与魏国暗送秋波,魏暗示吴去夺蜀地,幸好吴国还没出发。咱们现在消息已经探明,恳请丞相,早做打算。

    诸葛亮读完信后,眉头紧锁,他召集将领们说:

    “如果东吴出兵攻打我们,我得赶紧回去。”

    于是下令,让祁山的大军撤回西川:“司马懿知道我在这里驻扎,肯定不敢来追。”

    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分两路慢慢撤到西川。

    张合看蜀军撤退,担心有诈,没敢追,去找司马懿:

    “现在蜀军退了,他们到底想干嘛?”

    司马懿说:“诸葛亮花样多,咱们别轻举妄动。不如守着,等他们粮食吃完,自己就会走。”

    魏平跳出来说:“蜀军撤了祁山的营,正好追啊,都督您怎么就不动手呢,怕蜀军跟怕老虎似的,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但是司马懿坚持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