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241.第241章 贾张氏:我有孙子了

241.第241章 贾张氏:我有孙子了

作者:大虾就鸡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241章 贾张氏:我有孙子了

    李平安直接到药物研究所将萘啶酸的制造方法说了出去。

    药物研究所的同志对这件事情很重视。

    当前抗生素就那么几种。

    青霉素和链霉素都是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磺胺类药物副作用又大。

    好不容易发现一种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怎能不重视?

    李平安在药物研究所的实验室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合成了萘啶酸,并且做了药敏实验。

    药敏试验是对细菌药敏程度的测验,结果发现萘啶酸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肠杆菌属及流感嗜血杆菌的部分菌株具有抗菌活性,对淋病奈瑟菌亦具抗菌活性,但对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均无抗菌活性。

    本来。

    李平安还想让工作人员测试一下能不能对吸血虫有作用的,不过却是遇到了麻烦,当时的药物研究所并没有吸血虫病原体,主要是因为国内外都没有出现能够克制吸血虫的药物,药物研究所也没有进行收集。

    不用再等到临床实验结果出来,有了药敏实验结果其实就能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李平安提出先在京城药厂生产萘啶酸,等到临床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药物研究所的同志自然是同意的。

    孔伯华也在药物研究所,他本来是和刘御医等人一起研究速效救心丸的,得知李平安在实验室里新合成了一种抗生素,很是高兴,详细询问过之后对他说道:“只要合成萘啶酸的各种原料不缺,上级很快就会调集过来,同时准备好一切1

    合成萘啶酸并不需要特殊的器材,比生产青霉素、链霉素的设备都要简单,想要凑齐这些设备很容易。

    京城制药厂现有的设备就能够生产,不需要新增加设备。

    李平安自然是很高兴的。

    建国初期。

    吸血虫病本来就是一种主要的传染病,更别说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出现了洪涝灾害,必须要将萘啶酸尽快的生产出来做好储备才行。

    春天过去。

    进入夏季。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

    因为多雨的缘故,相比往年还是凉快了不少。

    荷花市场里的小贩越来越多,并且有人开始售卖冰碗儿等具有夏季特色的食品。

    李家又开始使用电扇了。

    电费没有怎么涨,每台电扇每个月要多出六万块钱的电费。

    长江中下游各地的粮食产量都有所减少,但好在北方并没有减产多少,京城这边的粮食价格还算是稳定,只是略微的抬了点儿头而已。

    黑市的粮价是跟着市场走的。

    市场价格稍微一动荡黑市上表现的就特别的明显,几乎增长了三分之一,价格差不多达到了粮店价格的两倍,每斤面粉四千多块。

    贾东旭有些吃不消,但也没办法,只能咬牙到黑市上继续买粮食。

    刘悦马上就要生孩子了,这个时候可不能出什么乱子。

    她的食量不能减少,伙食标准更是不能降低,否则她可是要闹的!

    万事俱备。

    京城药厂开始生产萘啶酸,并且开始在六院、京城医大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临床生产。

    这种药物主要用于对抗肠道疾病,当然,也可以用于淋病的治疗,不过建国初期就取缔了几院,经过三四年的治理,京城得这种病的人不多了。

    李平安却是想着怎么找个吸血虫病患者试验一下萘啶酸的药效。

    可惜。

    这种疾病的患者并不好找。

    在当时。

    吸血虫病若是处在潜伏期还好,一旦急性发作,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甚至更高,绝对算的上是烈性传染病,非常难缠。

    李平安心里想着但愿永远不会碰到这种疾病才好。

    秦家屯以及所在合作社的乡亲们进城看病的时候都被李平安介绍到了苏国红十字医院,这家医院是公益性质的,医生的工资由苏国红十字会和卫生部出,手术费和住院费全免,只需要出医药费就行了,可以说是根本就赚不了多少钱,仅仅能维持下去而已,乡亲们可以得到不少实惠。

    四合院儿的邻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不是扎钢厂的工人看病,家属一律都到苏国红十字医院去了。

    就算是扎钢厂医务室对工人家属有优惠,可优惠力度和苏国红十字医院是没法比的,特别是做手术,优惠幅度更大。

    刘悦距离预产期还有十来天的时候就去了苏国红十字医院妇产科待产,反正不出住院费,多待几天也是可以的。

    苏国医生居然同意刘悦提前住院了,倒不是刘悦有什么特权,只是因为她太胖了,产前要进行必要的护理,还要她进行节食,虽然这个时候才开始节制有些晚了,但总比一条道走到黑强吧!

    接诊的妇科医生认为刘悦八成是要做剖宫产的,贾张氏叫嚣着自己儿媳妇可能怀的是双胞胎,医生却是不这么认为,双胞胎的概率太小了,哪那么容易就让刘悦碰上。

    医生让刘悦节制一些,贾张氏和刘悦两人还不乐意,要不是翻译恫吓他们说要是不节食就不让刘悦在这家医院生产,她们还不一定能听话。

    刘悦生产当天贾东旭也请了假,她和母亲贾张氏一直等在产房外面。

    结果。

    毫无疑问。

    刘悦难产了。

    顺产不行,自然是要进行剖宫产的,苏国医生找了个翻译出来和贾张氏母子商量,贾张氏居然舔着脸问人家孩子生下来了没有,是不是双胞胎。

    翻译已经知道产房里面的情况了,也没等医生开口就冷笑着说道:“产妇肚子里的孩子那么大,还想要双胞胎?有地方放吗,你们赶紧拿主意,要是不尽快做手术,别说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孕妇本人怕是也有性命之忧1

    翻译到不是吓唬她们。

    当时出生婴儿死亡率是很高的,一般找产婆接生的,遇到难产、产后大出血基本上就救不过来,能保住孕妇就是好的,有时候则是一尸两命。

    贾张氏脸色惨败,正想问剖宫产有什么坏处的时候儿子贾东旭却是开口说道:“做吧,我们愿意给我妻子做剖宫产1

    贾张氏瞪了儿子一眼。

    她很清楚的。

    三大妈就是让李平安做了剖宫产,还将子宫给切除,结果三大妈不能继续生产了。

    她可不想让自己儿媳妇儿也这样。

    贾家一个孩子哪够啊,她至少要有三四个孙子。

    不过。

    贾张氏也知道,此时情况紧急,保命要紧,医生特别是外国医生肯定比她懂得多。

    人家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贾张氏并不是特别放心,对翻译说道:“你,你好好和外国医生说说,可别让我儿媳妇留下什么病根,我,我还等着她再给我们家生几个孩子呢1

    翻译根本就没有搭理她,冷冰冰的看了一眼贾张氏,转身和医生说了几句俄语离开,大概的意思是家属同意进行剖宫产。

    说完。

    翻译离开了。

    医生也进了产房,让护士帮着将刘悦送进手术室进行剖宫产。

    她没有任何的犹豫。

    刘悦的骨盆也不小,不过婴儿太大了,根本不可能顺产。

    剖宫产以后孩子顺利取出来了,也没有出现大出血什么的意外事故。

    孩子被抱到新生婴儿观察室。

    贾张氏有些激动。

    护士将孩子从手术室抱出来的时候她看了一眼,居然是个男孩儿!

    那可是她的孙子!

    刘悦还在手术室呢,贾张氏可没空管她,贾张氏一直跟着护士离开,还想进新生儿观察室陪着自己的孙子。

    护士可不会同意。

    这孩子是难产之后才进行剖宫产的,在难产过程中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一些不可弥补的损伤,比如说窒息、压迫脑部神经等,可以造成脑瘫、神经损伤、心律不齐等多种后遗症,不详细的检查怎么行?

    刘悦在医院里住了十来天之后才离开。

    她生了个男孩儿,成了贾家的功臣,出院以后将看孩子儿的活儿都交给了贾张氏,自己什么活儿都不做,每天就是吃吃喝喝。

    李平安知道刘悦到苏国红十字医院生产以后也没说什么。

    贾家人想到哪家医院生产就到哪家医院生产。

    不到六院他还省心了呢。

    胖有胖的好处。

    贾东旭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九斤重,这么大的婴儿,刘悦的奶水居然够他吃了。

    贾张氏高高兴兴的抱着孙子到李家蹭电扇。      李家的人都有些不乐意。

    李平安夫妻两个回家吃饭的时候,李平安冷着脸说道:“伱还不赶紧回家吃饭,饭做好了吗,就算是你不吃也不能短了你儿媳妇的啊1

    贾张氏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她可不敢不给刘悦做饭,饭菜做好以后嫌家里太热才带着孙子到李家凉快一会儿,要是长时间不回去,刘悦可能将家里的饭菜都吃完,根本就不会给她剩下多少。

    贾张氏立即离开了。

    李平安对徐氏说道:“过段时间让孩子开始吃点儿奶粉和其他辅食,慢慢让她断奶吧1

    徐氏点点头。

    秦淮茹也没意见。

    要是孩子断奶了。

    她就不用总惦记着喂奶,能够轻松不少。

    婆媳两个都没有质疑过李平安。

    李平安经常到妇产科那边做手术,接触的产科医生也不少,什么时候断奶好肯定已经打听清楚了。

    她们不用太操心。

    虽然电费是一定的,但是徐氏也是不想让贾张氏整天过来蹭电扇。

    丈夫和儿子、儿媳去上班的时候她就带着孙子到荷花市场或者干脆到医院家属院儿小院儿去。

    贾张氏到后院儿几回李家都没有人。

    隐约。

    她也知道了徐氏的意思,人家已经不耐烦贾张氏经常到家里蹭电扇了。

    贾张氏抱着孙子回到中院儿,撇着嘴说徐氏太小气。

    刘悦突然说道:“妈,要不,要不咱们家也买一台电扇吧1

    贾张氏大吃一惊。

    一台电扇要两百多万块,说买就能买?

    而且。

    买了电扇之后还要支付高额的电费呢!

    贾张氏摇摇头说道:“等东旭回来以后和他商量一下吧1

    刘悦有些失望,不过她认为丈夫回来以后也会支持自己的。

    不就是买一台电扇吗?

    李家能买两台,她们家为什么就不能买一台?

    只是。

    刘悦想多了。

    贾东旭回来以后也是不情愿买电扇的。

    老贾留下来的钱才多少埃

    妻子被检查出怀孕以后整天要吃这要吃那的,还有生孩子的时候做了剖宫产,虽然手术费免了,但是用了好几支青霉素,甚至还用了可的松,出院以后又让刘驼子帮着开了一点儿中药消炎、补养身体。

    林林总总若是再包括坐月子的花销,刘悦生个孩子贾家怕是要填进去二三百万,如今还想要买电扇。

    不过了?

    贾东旭不停的给妻子解释。

    好说歹说。

    刘悦终于不再提买电扇的事情了。

    易中海最近特别高兴。

    他又遇到喜事儿了。

    年中的时候扎钢厂评选先进,托里居然主动向车间推荐了他,理由是易中海是第一个成为五级钳工的人,钳工车间的先进不选他选谁?

    苏国专家亲自出面推荐一个人,而且托里还是负责技能评定的苏国专家,车间里的工人谁不想巴结?

    这家伙在车间当着一众工人的面向车间主任推荐易中海,其他人立即跟风,毫无悬念,钳工车间的先进就是他了。

    易中海心里怎能不高兴?

    当了车间里的先进只是第一步,将来他还要走上仕途,先在车间里弄个小组组长当当,接着就可能是车间主任,进入扎钢厂高层。

    易中海深信这不是不可能,只要托里一直留在华夏并且帮助自己,什么事情不可能?

    易中海凭上了先进,还得了一张奖状和几十万块钱的奖金。

    奖状自然是帖在易家最显眼的地方。

    奖金全部给了一大妈,再有一个多月一大妈也要生产了,不得补补身子,买一点儿好吃的吗?

    易中海心情好,还将自己怎么评上先进的过程和妻子说了。

    一大妈心中无比苦涩。

    她很清楚。

    托里之所以推荐丈夫当什么先进肯定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这么做的。

    甚至。

    托里可能已经怀疑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和他有关系了。

    若是托里一无所知,他能给自己三百万块钱,能帮自己丈夫?

    “这,这托里可真实一块儿狗皮膏药1一大妈心中想道:“难道我真就甩不掉了吗?”

    丈夫能评上先进,还有这点儿奖金可都是用自己的身体换来的!

    一大妈也想清楚了。

    托里给的那三百万块钱自己为什么不能花?

    丈夫给的几十万块钱自己为什么不能花?

    她没和刘悦一样经常惦记着到外面饭店吃饭,不过鸡鸭鱼肉却是时常买。

    一只鸡也就两三万块钱。

    家里的伙食好了。

    易中海也没怎么怀疑。

    毕竟他给了妻子几十万呢!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一大妈也没有刻意去记易中海给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反正手里有钱就一直买好吃的。

    易中海家里的伙食越来越好,邻居们也没有怎么诧异。

    她们夫妻两个盼孩子都盼了几十年了,一大妈好不容易怀孕而且快要生了,不得好好补补身子吗?

    周末的时候扎钢厂里的那些苏国医生一般是不加班的,除非有很特别的病人。

    以前他们的病人是不允许李林、姜山甚至是刘启这些人插手的。

    大家熟悉了之后连安德烈都愿意将自己的病人交给刘启这些西医照顾了。

    周末的时候若是刘启没有加班,他甚至愿意将自己的病人托付给李林、姜山这些中医。

    安德烈和妻子波琳娜带着女儿彼得诺娃来李家了串门。

    李平安夫妻和徐氏自然是欢迎的,中午还留他们在家里吃了一顿午饭。

    本来李平安以为安德烈是周末没事儿和妻女过来玩儿的,可没有想到李林吃过午饭重新到扎钢厂医务室加班以后安德烈突然说起了萘啶酸的事情。

    京城药厂将萘啶酸制造出来以后就在六院等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安德烈也从多种渠道得知了这件事情。

    他听自己的病人说起过六院有一种新药正在找人做试验呢。

    苏国红十字医院的医生也和他说过这种药物,萘啶酸虽然没有在苏国红十字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但是他们想知道却是不难。

    特别是安德烈知道萘啶酸的抗菌谱以后更是关注。

    尤其是。

    磺胺类药物虽然抗菌谱非常广,但也只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如果能找到一种专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副作用还小,这种抗生素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其意义不亚于青霉素。

    安德烈并不知道这种药物是李平安率先在实验室合成并且上报的。

    不过。

    六院是萘啶酸进行临床试验的医院之一,李平安又是外科医生,他能不知道这种抗生素,没有用过这种抗生素?

    此时。

    安德烈并没有生出要将这种药物的生产技术弄到苏国的心思,只不过是出于一个医生的好奇心才询问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