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562章 还好老子学的物化生,不是史政地

第562章 还好老子学的物化生,不是史政地

作者:明镜要高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562章 还好老子学的物化生,不是史政地

    孟珙已经不小了,但皇帝说他年轻,他听着也是挺高兴的。

    他当然也是聪明人,不再细问。

    从这个工厂出来后,赵与芮又到了另一个工厂。

    这次一进去两人就吓了一跳,因为里面有部巨大的机器,工人们正在组装机器。

    两人看的目瞪口呆,因为这部机器通体金属,绝大部份部件都是金属所制。

    之所以这机器比较大,主要是右边还装了蒸汽机。

    这是一部蒸汽动力的机床,也是大宋第一部用蒸汽动力进行金属加工的机床。

    工人们一边在组装,赵与芮一边向两人解释。

    这机床以后要造子弹。

    而子弹现在最难的就是弹壳的批量生产和组装。

    赵与芮目前也无法达到后世,整套批量生产模式。

    他采用大部份手工,少量机器的组合成生方式。

    孟珙和刘整看到这边的用料,已经是被压平整的长方形黄铜片。

    这些黄铜片是在另外一个工厂,用另一台碾压机所制。

    经过裁剪之后,形成数寸长的长方形的胚料。

    接着把胚料放进机器,进行第一步,引伸加工,即由机器的冲压,形成有底空心件,这也是弹壳底部的铸造。

    赵与芮现在的机器只有简单的冲压,裁剪等功能,所以大部份需要后期手工去完成。

    “现在咱们的步枪已经有膛线,可以后装,还能打造子弹。”

    赵与芮这时道:“但这三步,每步都非常麻烦,需要大量的机器,工匠甚至手工作业。”

    “短期内,可能无法进行大批量量产。”

    赵与芮的步枪已经可以弄膛线,但极耗人力和物力,财力。

    造子弹也是,所以在它无法进行全部机械化之前,产量是有限的。

    今天赵与芮是让厂里造一批子弹,让他们用用。

    现场非常繁忙,先弄弹壳,再弄弹头,接着装底火,拼接弹头,机器加手工弄了近半小时。

    有十数人参加,最后只弄了二十发子弹。

    其间还少了淬火等工艺,没办法,先将就用吧。

    孟珙和刘整这种武官一看,就知道这效率太低了,特别手工费时费人。

    皇帝陛下说要全部机械化后,才能量产,果然是真的。

    此时他们拿着这二十发子弹,跟着赵与芮到了靶常

    靶场这边很快有人拿过三把最新的步枪。

    “这叫15式步枪。”赵与芮把枪递给两人,两人入手后感觉不是很沉,应该不到十斤重。

    这是元贞十五年才制造的,目前全大宋也就十把左右。

    里面打造了精美的膛线,并且是后装,类似后世的三八大盖。

    这把枪的零件精度就比之前的燧发枪要求高多了,枪管的线膛弄出来就不容易。

    但威力已经超过后世的霍尔M1819步枪。

    “15式步枪可以更换单个的零件,所有的零件都能换。”

    “重八斤九两,使用.65口径子弹。”

    “弹匣装弹五发。”

    “有效射程六百步到七百步。”

    “每分钟可打十五发。”

    “什么?”两位将军听的差点跳起来。

    赵与芮说的是有效射程,其实按有效射程,15式比霍尔M1819步枪还差点。

    霍尔M1819步枪有效射程是八百到一千米。

    但15式在三百步内威力比霍尔M1819步枪强。

    首先他子弹口径就比霍尔M1819步枪大,射速也比霍尔M1819步枪快,不卡壳的话,每分钟能打十五到二十发。

    但赵与芮现在没时间淬火等处理,这样黄铜弹壳容易卡壳。

    所以他说每分钟能打十五发。

    当然,大宋的分钟也是这两年有了钟表后出现的。

    两位将军也知道,大概是多少时间。

    15式弹匣只有五发,打完要换弹匣,加上容易卡壳,所以射程平均在每分钟十五发左右,后面赵与芮肯定要改进,提升射速。

    “就这射程,加射速,同等兵力下,骑兵基本没啥用了啊?”刘整有点不敢相信。

    “嘿嘿,先试试再说。”赵与芮带着两员大将亲自试枪,三人把二十发子弹打光了,中间卡壳三次,卡壳率还是有点高的。

    没办法,这個时代的机械化能力在这。

    赵与芮下一步要打算先制造精密的母床,然后再批量制造相关机床,但这个时间也挺长的,蒸汽动力俨然不够,他得把真正的电力应用起来,按现在的进度,五到十年差不多够了。

    还好老子是物化生,赵与芮心中暗暗想着,当年要是选了文科,恐怕有生之年也没什么希望看到电力了。

    打完枪后,赵与芮就把孟珙和刘整先打发了,因为最后面的东西也没多少进展,不算成功,不好炫耀。

    元贞十五年的大宋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蒸汽机的动力更进一步,可以用机械加手工打造子弹,早期的发电机已经有了成品,距离无线电也越来越近,还有了水泥。

    这些成就相比后世算不了什么,但为后面改进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等孟珙和刘整等离开京师后,赵与芮已经规划,先造哪几种母床。

    现在他很多地方要用到机械,水泥制造也要用,枪械,兵器都要,船车的部件零件也在进化成金属,赵与芮思来想去,打算先从简单的开始。

    像他现在用的比较多的轴承,齿轮,螺丝,螺帽等,都可以用机械开始批量制造。      唯一的难点就是精度还达不到后世,外观也没有后世美观,但这都可以一步步来。

    ——

    元贞十五年,六月,就在大宋已经一只脚迈进工业化机械化时,不远处的高丽还处于农耕文明。

    高丽这会正是权臣崔怡统治的末期。

    历史上的这个时期,高丽被蒙古打了几次,国内连年战火,百姓生存艰难,内忧外患,但崔怡仍然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当时高丽被逼迁都江华岛,崔怡立刻征发都房及四领军为自己营建豪华的宅邸,从开京、安养运输松柏等树木到江华岛,许多人在途中被淹死或冻死,沿途州县民众纷纷弃家躲进山里,有人忿然在升平门匿名张榜写道:“人与柏孰重?”

    崔怡用军民的血汗为自己营建了广袤数十里的园林。到乙巳年(1245年)五月,崔怡大摆筵席,宴请高官,场面宏大,耗费巨万,仅动员八坊厢工人就达1350余名。

    如果说南宋之前的史弥远是权臣,但和崔怡一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史弥远要的是权,崔怡不但要权,还要钱,还要人的命,视人命如草芥,随意的压榨高丽百姓。

    这个时空蒙古只打了高丽一次,然后被宋军赶出蒙古,接着高丽把铁州等鸭绿江边上的五州割让给宋军,并长年保持与宋人的通商。

    赵与芮这些年全力支持和高丽通商,宋朝和高丽两国每年交易量巨大,大量高丽的钱银和木材,人参等物流入大宋,宋人的白糖,丝绢流入高丽。

    高丽百姓越来越苦,达官贵族们生活越来越奢侈。

    到元贞十五年(1247年)时,高丽国内情况比历史上还差,因为崔怡等贵族的压迫,许多高丽百姓逃进山里,甚至还有地方起了民变。

    崔怡强力弹压,保证他的统治。

    高丽和大宋不同,高丽的田采用的田柴科制度,理论上全部算是高丽皇室的,高丽官员在职时,朝廷会分给官员粮田,类似大宋以前的在职田,原则上不能世袭,且官员调迁和致仕后,还得上交还给朝廷的。

    另外还规定了公瞬田柴,即划给朝廷各官衙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充作本部门办事费用。

    虽然在规定上,田柴的收租权在被分配者死后应当归还给国家,不能世袭,但是,由于高丽王朝的军人和书吏都是可以世袭的职役,而朝廷也没有及时收回他们的土地,这条原则上不能世袭的规定,很快就荡然无存。

    土地私有和兼并也越发严重。

    进入元贞年代,因为收租权在不同的人手上,当朝廷掌握收租权时,就为公田,当为地主等掌握时,就划为私田。

    土地属性不同,在高丽的收租比也不同。

    元贞年代,高丽的田主要有三种收租率,分别是五成,二点五成,一成。

    前两种分别为公田和私田,最后面是民田。

    但民田在高丽非常少,主要是普通百姓自己在耕种出来的新田,但很快会遭到大量的土地兼并。

    在崔怡掌权时代,高丽又出现了农庄。

    农庄就是土地兼并的结果,特别在寺院,权贵身上能体现。

    他们把公田,私田,甚至民田弄到一起,形成农庄,租率既不按公田来,也不按私田来,他们自己想要多少就多少,这导致了新旧两股势力产生了更激烈的矛盾。

    时高丽普遍租率在三成以上,然后还要加上粮税,这对种田的百姓压力极大。

    百姓们被分为下户和奴婢,他们是种田的主要人口,

    元贞十五年六月初八。

    高丽通州城。

    通州城在铁州以东,约六十里处,高丽于1008年筑通州城,当时主要是防备辽国。

    宝庆年间,高丽割义州、塑州、铁州、龟州、麟州五州于宋廷,大宋在每州驻军一万,长期控制当地。

    通州是高丽与宋人五州最近的州之一,当地的百姓也是与宋人接触最多的。

    宋军经营通州十几年,五州以前各有一万户以上的高丽人,经过宋军十几年经营,每州人口破两万户,但高丽人降到三千户以下。

    各州的宋人和其他族民(当然现在都叫宋人),已经远远超过高丽人。

    就这样,当地的高丽人还拼命的想往铁州等五州去。

    两地生活水平截然不同,铁州附近的高丽人都想到铁州去。

    这天一大早,下户朴大勇一家,早早来到麦田边。

    高丽人等级分别,朴大勇是下户,比奴婢好点,但同样没有自己的田。

    他租的是当地官员家的田,租率达四成,还得交税,七七八八算起来,每年收成的一半以上得上交。

    他租了十亩田,年产粮才二十二石,各种上交之后,自己能留下大概十石。

    他全家六口人,父母加妻儿,这十石也是勉强够吃。

    一旦遇到天灾兵祸,那肯定会不够。

    今天是麦田收割的日子,朴大勇和几户下户一起来到自己的田上。

    除了小儿子年纪还小,朴大勇全家都出动了。

    他站在田地里,只见四周都是像他这样的下户或奴婢,有些奴婢租金达五成,比他们还惨。

    在田地的最边上,有好多家丁手持兵器,弓箭等在看着他们,严防他们逃跑。

    没错,现在通州这边,高丽人逃跑严重,当地官员看的极严。

    没办法,每年都有人到处传,铁州等五州宋人地盘生活好,税率底,百姓们都想逃向铁州等地,十年前就有大量当地人跑了,后来高丽人开始派兵看守,逃跑的抓到就杀,终于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但尽管这样,还是有人敢在晚上跑。

    通州和铁州极近,像朴大勇这边的粮田,往前一百多步就是一条长河,河对岸就算铁州。

    此时他们站在田地上,都能看到对面大量的宋人百姓也在收粮。

    “看什么看,快收割,别想跑过去啊,抓到就杀。”就在朴大勇抬头看着西面时,突然有家丁对他厉声大喝,同时扬了扬身上的步弓。

    朴大勇赶紧低头,他这片田是通州官员的,原本是公田,后被官员弄成了私田。

    按高丽最早的税率,私田只有两成五的租金,但对方就要收四成,朴大勇没办法,为了活命,也只能接受。

    很多奴婢都得付五成租金呢,再想想这边算是比较好,靠近宋军,没什么战事,一直太平无事。

    南边时常有日本海盗出现,加上南边剥削的严重,地上豪强远离京师,税赋更高,。很多百姓想种田也没有田。

    总比没田种好,朴大勇暗暗想着,低头开始做事。

    他们全家收了一亩地后,立刻坐到边上休息,并开始补水。

    就在这时,不远处来了好多大车,大车后面更是跟着好多兵士,家丁之类的人。

    现场的百姓顿时纷纷扭头看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