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陈庆之升迁记 > 第254章 百合村祥和的邻舍情(二)

第254章 百合村祥和的邻舍情(二)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陈庆之升迁记 !

    在百合村,左邻右舍间借点东西非常随意,不扭扭捏捏,也不脸红,端个盆、拿个篮子,就把想借的东西放进了盆子、捡进了篮子里,主人家还会帮着把东西放进篮子里,什么米、面、腌菜、萝卜、八角、姜蒜等等,装满后还笑着说道:“要是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或者我送你家里也行。”这时候,对方一般都是摆摆手说道:“够了够了”,随后轻飘飘地回了自家院子。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一点难为情。

    有时候,自家炒菜的时候,发现忘了从菜园子里拔几颗葱蒜回来,于是飞快地直奔邻家的菜地,拔几颗葱就跑了。哪天见面的时候随意地说一声,对方一般都会摆摆手说:“没事,随便拔,反正自己吃不完。”

    借钱也是如此,不用打借条,说多少数额,能拿得出来绝不少一分,要是对方着急用钱,还会主动说道:“要不我回娘家再去借点?”对方确实着急,就会点点头,女主人于是飞快地奔向邻村的娘家,就跟自家的事情一般上心。如果对方不是很着急,就会说道:“先不用了,我去隔壁家瞧瞧,要是凑不齐,还是得麻烦你跑趟娘家。”女主人点了点头,表示没问题。

    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包了点香喷喷地饺子,油炸了些米面果子,蒸了点面团子,炖了点野猪蹄,就会喊上自己的小孩,先在起锅的时候另外盛上几碗,分量多就用大碗,少就小碗,给隔壁邻居家送过去尝尝鲜。小孩子回来的时候,忘记了端碗回来,女主人也不恼怒。待过了几天,那碗又装着新鲜的菜肴回来了。

    来来往往,各家的碗橱里边,常常是混着龙三家的碗、胡四家的盘子、曾五家的钵子。混着混着就分不清了,积的多了,就喊邻居来辨认:“我家多了几个碗,看看是不是你家里的?”邻居道:“肯定不是,我家还多了几个盘子呢。你来认认,看看是不是你家的。”然后,两家的女主人相视一笑,并不计较。

    龙家来了客人,隔着院墙喊道:“胡婶,我家炸果子的油勺子不见了,借你家的用用。”用完后也不记得还。

    兴许半个月过后,胡婶想起来油炸点果子给小孩子尝尝,找半天不见了油勺子,于是冲着隔壁龙家的院子喊道:“龙大伯,借你的油勺子一用。”待见到油勺子后,瞥了一眼,说道:“咦,这像是我家里的那把。”龙大伯满不在乎地说道:“管他是谁家的呢,拿去用呗。”胡婶也不细究,拿过就去用。

    小孩子天性调皮,免不了吵口打架什么的,要是给家长见到,肯定是二话不说,先一把拽过自己小孩,一巴掌就扇过去,犹不解恨似的,又退后两步,扬手打在小孩的屁股,那场景根本不像是打自己家的亲生儿子,倒像是在殴打一个没人要的野孩子似的。

    打完了,再来一顿臭骂:“好小子,不学好,屁大个字认识不了几个,就知道打架了,也不看看你打的是谁家的孩子,都是左邻右舍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小子也下的了手。要是再叫我看见你跟人打架,非得揍扁你不可。”

    正因如此,小孩子打了架,根本就不敢跑回家去告状,告状的后果就是遭遇暴风骤雨般的惩罚,铁定是伤上加伤,痛上加痛。

    打完架后,一个个都会很友好地互相约定(这时候显现出亲密无间的状态,根本就看不出刚才还在要死要活地互殴着),谁也不得回家告状,谁告状谁是乌龟小王八。

    在百合村,乌龟小王八是骂人时最令人暴跳如雷的词语,大人小孩都很忌讳,不敢轻易用这个词语骂人。

    因而,真要打架导致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也都是尽量捂着掖着,要是家长一再问起,瞒不过去了,就说是自己磕的碰的,绝不敢说是打架打的。

    家长自然是心知肚明,嘴上温柔地叮嘱,今后要走路要小心点,别摔着了。就在小孩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以为能蒙混过关的时候,家长像是翻书一般,很快就换了一副嘴脸,严厉训斥道,要是发现敢跟人打架,看不把你小子的屁股打烂。

    小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训斥声吓了一跳,赶紧连声表态,肯定不会跟人打架,请家长放心云云。看见小孩一脸紧张的模样,家长直觉得非常好笑,但是又得忍住,要是笑出声来,肯定会露陷。哎,这笑意憋着太难受了,太折磨人了。

    对于家长来说,乡下孩子一个个都性子野,自己当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也无非就是一会红脸一会黑脸地说几句,并不会细细追究,反正只要没什么大碍就行。

    在百合村,谁家的孩子不是在磕磕碰碰中渐渐明事理的,不是在青一块紫一块中慢慢长结实的?

    如果要说百合村哪里最热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老井,一个渔阳河畔,村委会还排不上号。

    老井据说是龙、胡二姓祖先在百合村扎根时开挖的,承载着两个宗族千百年的历史底蕴。

    老井的井口是八角形,据说是具有风水学上的讲究,但是陈庆之不懂风水学,只是觉得很特别,看不出其中的玄机。

    这口井的周边是马条石,井沿周围用鹅卵石贴了厚厚的一层。这口井的水量非常充沛,根本就不需要借用任何工具,直接蹲在井边,将木桶放进井里,在水里上上下下的倒腾几下,木桶就满了,然后再一把拽上来。

    据说这井从来就没有干枯过,一年四季都是满满的,似乎会变戏法似的。不过听老一辈人,这口井最干枯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半的水,但是见底的情形是没有出现过。

    虽然由于生活条件逐渐好转,不少人家都打了一口水井,但是喝来喝去,大家都说还是老井的水最好喝,不知道是因为喝习惯了,还是水质真的更甘甜润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