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 !
敢在粮草上做文章的“人物”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林海自然也心里有数,而这几位“大人”之中,不惜付出大代价也一定要和荣国府过不去的也就那么剩一位了。
不过为了他这么一个新任刺史就做出这么大阵仗,林海也不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有这个“荣幸”。
据心腹幕僚所说,有霉味的米粮以及掺了些石头充数的运粮车加在一起,差不多是这回到来的车辆总数一半左右了。
话说忠顺王府在北疆也有不少门人,林海觉得那位世子远远没到拿自己人的性命和安危来算计荣府的程度。
那么……霉米和掺了啥时的粮包……可能早就有了,忠顺王世子只是借机推上一把而已。不管林海是否发现,完全查出后面牵扯的官员,太子妃的那位娘家人都脱不开干系。
忠顺王世子这是“帮着”荣府和费家结仇呢。不过林海职责内的事儿他自然不会推脱。
派人先拖住那位押运粮草的官员,自己则带着若干心腹亲自去验看了那几辆有大问题的运粮车。
自从西北平定,调运粮草比之前轻松了不知多少,而且在新米中掺上若干陈米也算是寻常之事……只是太子妃的娘家兄弟大约不知道这回连霉米都送了些过来,还生怕他这回无法获罪,特地添了沙石进来——这就是画蛇添足了。
若是些许霉米还可以说是保管不当,但忧心官位不保才决计瞒天过海;可混入沙石再和粮米一起装进袋子……这可不是几个人几天时间就能办到的。
要知道去年江南丰收,圣上才有底气在今明两年打残北狄的精锐,好腾出手来收拾西南两个隐患。而且圣上和先帝想法颇为相似,宗室们斗归斗,在大事上却不能含糊,尤其事关北疆大军十数万将士们的衣食住行。
这也是先帝对宗室比较软弱,却能狠得下心处罚算计贾赦的忠顺王世子。
不过……既然忠顺王想看荣府与费家不合,林海觉得装模作样地骗一骗他也不坏:忠顺王世子计谋得逞之后,就不会再在这里投入太多心思了。
只是他的主意还是得找个机会偷偷告诉岳父……自己写信剖白有些着相,也显得自己离京之后稍微遇上点麻烦就得向岳父哭诉。
林海其实看得极准:他的岳父岳母都不太喜欢事无巨细地插手小辈的生活,无论公还是私。
因此林海便先公事公办了,扣住了押运官,并用一封亲笔信请来了驻军统领,带人制住了押运粮草的百余军士:若是这群人受了挑唆或是干脆受命要闹个大的,即使过错不在林海这儿,他的宦海生涯也可差不多结束了。
不得不说,林海最为贾代善夫妇看重的地方还就是他十分细致且谨慎。至于聪明人,在官宦和世家圈子里聪明人多了去了,但能在紧要时候还能把持得住,并一如既往的人就太少了。
话说京城荣府里,贾代善与史令仪两口子还真就在商量,让聪明的小儿子也跟着大哥贾赦去南边长长见识。
贾攸只有二十出头,身上还有秀才功名,大儿子刚刚满月……这样一个孩子丢到吃人不吐骨头的江南官场,会不会拔苗助长?
史令仪还是犹豫了一回,结果还是决定对孩子们狠一点。尤其是贾攸懂事起,他爹就已经站稳了脚跟,这么多年荣府荣宠不衰,这孩子行事上没准已经有了些想当然了。
于是她直白道:“江南可不像京里,大家好歹都要卖咱家一个面子。”想了想,又道,“毕竟是天子脚下,郊外有禁军和神策军,甭管那几位王爷心里有多不舒坦,也还是不敢闹腾得太过。”
贾代善默契接话道:“在江南,逼急了,什么狠招阴招可都能往上使。得罪死了咱家,扭头跑到西南,好歹能保住性命,再稍微钻营一下,没准儿还能得着重用呢。”
夫妻俩这样说话,贾攸还就在边上老老实实聆听教诲。他虽然也挺高傲,却十分懂得进退,而且为人也比较有担当。和他侄子宝玉可不大一样:宝玉是真心厌恶吃人的官场,可又甘心享受自己荣国公嫡孙的身份带来的好处。
恃才放旷、清高自诩的才子可不这德行——不过贾代善和史令仪都承认,宝玉在诗词上的才华和灵气,其余几个儿子、孙儿实在都比不了。另外,宝玉还是府中性情最善良温柔的孩子。
为了这个“异类”一些的儿子,贾政打骂全不起作用,便干脆狠下心带他到清苦的地方,拼命使唤他。据贾政的家信所说,见识过真正的民间疾苦,宝玉再没无病呻吟过。
可对于贾攸,响鼓可不用重锤啊。
听了父母闲聊一般说了几句话,贾攸便知道时机到了,该他表一表决心了。于是他起身向父母深深一揖,“儿子明白,爹娘放心。”
贾代善看着媳妇微微一笑,旋即转过头来,徐徐道:“跟着你哥哥,多学多看少说话,凡事多琢磨,宁可不干也别太殷勤而给别人留了话柄。切记,你哥哥和你都要以二皇子为主。”想了想,还是决定再多提点几句,“你没事儿多琢磨二皇子与五皇子行事上的差别吧。”
在西北经受重挫的二皇子已经无需像以前那样左右逢源,会在诸多派系之间权衡利弊,他如今只是一门心思地完成父皇交给他的任务:他既不怕声名受损,更不介意多杀人立威。阴差阳错之下,二皇子现在可是诸多皇子之中最为“纯粹和锋锐”的那个了。
圣上敢把这个儿子派过去,就一定不会忘记再给他带上一柄尚方宝剑。而这样“纯粹与锋锐”的二皇子是一定会引出宵小之辈的。
若是真有官员和当地将士勾结并行那大逆之事,贾赦正好也可借机敲打、清整一番。
不得不承认,贾代善若是想耐心提点儿子,都当得起“无微不至”了。只是这样的机会,几个儿子加在一起都没赶上过几回。
而史令仪静静听着,神色和内心一样平静:其实她也不太担心儿子们的安危。至于二皇子,受点小伤其实更有利于他制服江南那些老资历的官员们。
而江南驻军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事,无论是战力还是装备人数全不能跟大胜北地骑兵,军中多是精锐兵卒将领的神策军相提并论。
史令仪只是害怕儿子一个一根筋,一个还年轻气盛,到了江南遭人算计,毁了名声这一辈子可就算完了。
在太平年代,像是残暴、贪婪、不仁不义这几样,沾上一样就没什么前程可言,哪怕他们的亲爹是荣国公都一样……
话说贾代善刚打发走小儿子,正喝茶润喉的功夫,贾敏的家信便已经到了。
史令仪顺手扯开蜡封,从信封里拿出薄薄几张信笺,就靠在丈夫身边看起来。心中内容多是琐碎家事,但行为措辞与女儿平时……可小有差别。
史令仪登时精神一震,将这信反反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觉这是首藏头露尾……信。而且藏头露尾得一点都不明显。
句首第一个字和句尾的字,以及下个句首和句子的倒数第二字连起来,终于凑成了一句明白无误的提醒。史令仪大惊,赶紧说给身边丈夫,“竟然是粮草出了岔子,似乎牵连到了太子妃的娘家!”
事实可不止如此呢,在北疆担任监军的五皇子如何不乐意削弱太子妃娘家的势力?因此他主张严办。
可京营节度使是圣上的人,他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疆不稳?
而忠顺王府的门人只闹着要补全粮草,大有不立即打开林海所在州府的粮库填补上空缺,誓不罢休之意。
贾代善的故旧则跟林海的意思差不多:可别是这押运官监守自盗啊?毕竟军粮一直以来都没什么问题。
其余的几座山头分属不同世家,有的跟圣上站在一边,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在暗里还多方挑唆。
正经的消息比贾敏的家信晚上足足半天才传到了京中。而这会儿,史令仪特地写给太子妃的小纸条也早传进了东宫,夫妻俩连对策都商量得差不离了。
正所谓步步领先,积攒起来可不就成了惊人的优势。
对费家来说,也没有遭遇措手不及。那位主管粮草调运的族人当时就递了牌子,要进宫请罪。不得不舍掉了一个资质不错的族人,费家多少还是有些不满。于是在商议一些年轻官员的考评和去向时,稍微折腾了一下正任通判的史鼐,他从一个江南比较富庶的州府调到了北疆,新上司就是费家人——坦白讲,若是将来大胜,史鼐也能跟着捞上点本钱,但若是出了什么问题,他就成了替罪羊了。
正如林海所预料的那样,荣府和费家还是别抱在一起得好,不然圣上在想着除掉宗室的时候,也会给这两家都记上一笔。不过费家其实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宽容。
荣府虽然风光,但贾家族人不多,可费家那是传承了多少年?林子大了,什么奇鸟没有啊?说实话,比起荣府那小猫两三只,圣上明显更在意费家,万幸……费家不掌兵,可他家的威望和资源却不容小觑。
太子妃见过娘家人之后,心里也憋了口闷气:她的意思传到娘家也没什么回应,而家里似乎还觉得她有些妇人之仁,见识不够……
等太子归来,太子妃也不吐不快了,“不遇事儿都不知道他们这么傲气了。”
太子心说:岳父那边本来也不是一派和气啊,只是没遇事儿才看着“天下太平”罢了。最近太子经常跟父皇闲聊,心得不少,“翘了尾巴就揍下去呗。”
太子妃仔细一琢磨,可不是吗:娘家在江南也有不少族人,干脆暗示下二皇子,不用网开一面……说实在的,自家有些尾大不掉了,削掉些毒瘤腐肉,家族才有机会更进一步。不然资源也就是这么多,却要分给这么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只是闷在京城的忠顺王世子却无奈又有些气愤:费家只捡软柿子捏一捏,算是怎么回事儿!
而史家的报复……压根就没有。史骞可比忠顺王世子更老谋深算:江南可是真正的是非窝,相对而言,北疆还稍微安稳一些呢。
初夏时节,粮草一事还未平息,荣府嫡长孙女儿贾瑗也要出嫁了。
北面还有战事,因此婚事也没怎么大操大办——再说这真不是北静王府和荣府展示力量的时候。父亲和二弟都没能出席,贾瑗小有遗憾。可到了洞房花烛的时候,这份遗憾也不剩什么了。
她的夫婿水溶的确俊逸不凡,而水溶也是头回凑得够近,真真切切地端详自己的媳妇——贾瑗可是当之无愧的美人,说水溶不满意也必是口是心非。
不过席上祖父身体不适一直硬撑到了宾客散去,水溶还是有些不安,便和贾瑗略略解释了一回,又去探望了祖父北静王。结果这一夜他也没回来:北静王旧疾犯了,作为嫡长孙伺候尽孝自然不在话下。
听说势头不太对,贾瑗也顾不上什么规矩,换了头面和衣裳也到祖父那儿守着去了。
心惊胆战了好几天,北静王还是撑了过来。他这一病,连贾代善都亲自过来探望了几回,好在只是有惊无险。
而圣上也不必再到北静王府探病了,自古君入臣门,臣子不死都不行啊。这规矩不仅是尊荣同时也是诅咒……
隔了半个月,就是宝钗的大喜之日。
此时贾赦和贾攸都已经离京,而庶子成亲,还是娶继室,贾代善夫妇自然不会到场。因此,水凝带着贾琏过来略坐了坐,便回去了——下回,就是贾琏的亲事,自家的事儿水凝都还没预备妥当呢。
话说,西宁王这位庶子对局势的看法和他的父亲生母都不大一样:西宁王之所以答应太子妃,给次子娶个商人之女,还是希望能借此和费家搭上关系。西宁王府如今在四王八公里处境真不算太好,开国时的人脉到了他这一代,也基本不剩什么了。
而在这位庶子看来,费家以后必定风光,可这几年却是难说了。争斗嘛,总得有个此消彼长的样子。若是一方始终强大,占据着上风,那还斗个什么劲儿?直接认输服软得了。
原来这位颇有独到见解的庶子,他军中的上司正是贾代善的袍泽……耳濡目染之下,只觉得暂且学着荣国公忠君、不争权又不结党的步调才更稳妥。不过他在大婚之后很快就发现,他的媳妇跟他想得也不是一回事儿。
因为宝钗正跟着她的婆婆,也就是西宁王的宠姬一起斗王妃和世子妃呢……虽说宝钗也是逼不得已,但她比起朝廷大局,还是更关心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不培养、安插些自己的亲信,这日子可过不安心——后宅阴私可是门大学问。
虽然夫妻纵有分歧,但宝钗容色娇美,又贤惠温婉,也是深为新婚夫婿所宠爱。
枕边风一吹,男人鲜少有不晕头转向的。于是不久之后,薛蟠狠揍了个小富之家出身的公子,被人告官的时候,宝钗瞒着父母,动用了丈夫的名帖,把亲哥哥救了回来。
而这位小公子在强撑了几天之后,最终还是咽了气。
几乎是同时,北静王也在家中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宁府凤姐在听到消息之后,还长叹了一声,“也是嫁过去就守孝……不能早早生下儿子,以后的日子可有得折腾了。”轻抚着自己的小腹,出了好一会儿的神:北静王这一去,儿孙都要丁忧,能不能趁机给娘家谋个一官半职呢?
作者有话要说:准时的第二更啦啦啦。
争取四月初完结~~现在看来,大约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