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五代末年风云录 >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第一卷 乱世何处是吾乡 第十四章 香阵5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五代末年风云录 !

    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的正月里,河南冬雪初融,草木吐新,河北却是烽火不断。

    青州的土皇帝杨光远早在去年底,就被李守贞使人拉杀其于青州私宅,李守贞却向汴都奏称杨光远病逝。

    李守贞班师,加同平章事,位及将相。皇帝石重贵以杨光远汴都私宅赐予李守贞,李守贞在原赐宅的基础上,大兴土木,一年有余方成,其府第为汴都之甲。符彦卿,则移镇许州,封祁国公。卖了自己老子的杨氏三兄弟,却个个有官做。

    就在这个正月里,契丹人又南下,寇邢、洺、磁三州,杀掠殆尽,入邺都境。晋廷举大军北御,义成节度使皇甫遇、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等数千兵马被数万契丹包围于榆林店,一天之内力战百余合,双方死伤众多,箭镞积地数尺。护国节度使安审琦力排众议,率军救援,扬鞭急进,契丹由是北退。

    因有人建议趁契丹部众散归部落时,举大军北伐,攻幽州,晋主以为可,遂征兵诸道,御驾北征。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虽有异议,却不上谏。三月,晋军取得阳城大捷,契丹主耶律德光骑着骆驼狼狈北逃,契丹人损失巨大。李守贞、符彦卿二人表现极为出色,又都加官进爵。大胜并不足喜,因战场在本国境内,河北又遭蹂躏。

    北方的战事,与青州临朐县的乡兵们并无关系。还在正月末,临朐县的乡兵在各自首领的带领下,自备兵械与干粮,到县城里去应差。上千号乡兵们,老少不等,既有年老体衰的老人,也有幼稚少年,真正的精壮不及三分之一,这当中还有不少地痞无赖。

    县令、县尉与主簿们,按照名册清点人数、兵械,又命人领着乡兵操练了几日,就算是演武了。剩下的日子里,乡兵们却不得还家,被官吏支使着去修葺城隍、官舍,甚至被驱使着去为自家修宅第。

    黄河沿岸的乡兵只是在本地服役,各随其乡,自备兵械,团结为社,护卫乡里。韩奕武艺出众,在家乡名声不错,又因曾经历过贝州之战,因而成为其中的一个首领。

    编练乡兵,这本是一件好事,杨光远叛,契丹人就曾试图南下支援杨光远,只是在齐州被击退,最后被晋军击败,虏性难改,难保契丹人不会再一次南下报仇。再说,组织乡兵训练,也可团结乡里,防止盗贼骚扰。

    然而在乡村精壮年复稀少的情况下,再抽去男丁去操练军事,农田就不得不荒废,所以编立乡兵之策,就成了一件扰民的苛政,况且乡民们并不习惯军伍生活。

    乡兵们叫苦连天,他们不习惯于军旅生活,当中的大多数宁愿在家,孝敬父母,种田打猎,养家糊口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他们不能在这春黄不接时,干等着家中老小饿死的消息传来。当中的无赖子弟,却四处惹是生非,甚至抢劫,如同强盗。县吏们似乎也无能为力,但因害怕上司追查,也不敢将乡兵放还回乡。

    这下,临朐县城及附近的村庄,尤其是富户,就倒了大霉,他们是无赖子弟洗劫的最佳对象。等过完了正月,到了要播种的时候,百姓怨声载道,县太爷终于点头同意暂时将乡兵解散放还,待秋收后再一次征集。后来,乡兵被散罢,改成了让百姓交役钱,成了一种军赋,真可谓是赋上加赋。

    虽然如此,那些无赖们却不肯复事农业,拉帮结派,遁入山林,成了货真价实的强盗,肆虐四方百姓。抢劫总比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容易。

    匪患何其多也?在韩奕的记忆中,青州已经剿过无数次匪了,本地的匪徒就像是割后的韭菜,一茬又一茬,更不必说外县外州流窜来的强盗。就连韩奕,也曾经参加过好几次围剿强盗的行动,赚点辛苦钱。

    这次有几伙强人,勾结在一起,占据了朐山,人数不下千人,曾洗劫临朐县城,就连县令的一位爱妾也被强人掳走。县令痛惜自己失去一位小妾,去青州请来了一队官军,并且召集本地的乡兵,发誓要血债血偿,还强行命令本地的富户们出资悬赏。

    “奕哥儿,这才官府开出的赏钱不少!”蔡小五兴高采烈地招呼道。韩奕领着平安里百来位乡兵刚刚赶到,蔡小五是被韩奕派来打听消息的。

    “多少?”韩奕问道。

    “每杀一位强盗,赏钱一贯,匪首百贯,大小头目十贯、二十贯不等。”蔡小王喜道。

    “县令这次倒是阔绰!小五哥不必如此高兴,朐山上的这伙强人,人数不少,又纠集了外县的悍匪。我等虽然是为官军助战,也要小心为妙!”韩奕道。

    “奕哥儿说的是!”蔡小五收起了喜色。

    韩奕又问道:“官军来了多少?”

    “差不多五百人吧?”蔡小五道。

    韩奕寻思着这五百官军也不多,再加上良莠不齐的乡兵,人数看上去不少,但强人们纵横山野,哪里肯坐等着被剿灭?但强盗们要是不被剿灭,百姓这日子就没法过了,也包括韩家庄的人。

    县城的街道上,迎面走来三三两两的官军,个个歪歪扭扭地闲逛,百姓见到了,也只有绕着走的份。

    三百官军全都是马军,另两百人是步军。为首的指挥使姓史,史指挥使在大街上将韩奕拦下了:

    “你就是望山乡平安里的乡兵首领韩奕?”

    “小的就是韩奕,不知您是……”韩奕疑惑道。

    “我姓史,奉差来此剿匪。听县尉说,你们乡的乡兵可堪一用。”史指挥史骑在马背上,斜睨了韩奕及他身后乡兵一眼,见他们各带兵械,看上去还算整齐,就是大多数人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人。

    “回史军校,我们乡里来的人,大多是猎户子弟,因为生计所需,都练就还算不错的箭法。”韩奕躬身回道。

    “还不错?”史军校扬着下巴,表示怀疑。

    他话音未落,蔡小五已经握弓在手,引箭怒射,黑色的箭矢从史指挥使的头顶上飞过,吓得他差点从马背上摔下,那箭矢正中身后临时军营前矗立的旗杆上,发出“噗”的声响。

    乡兵们得意地看着新来乍到的史军校。

    “嗯,确实还不错。”史指挥使尴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