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两汉往事 !
项羽分封天下,把关中一份为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把关中分了个干净。满心跑来称王的刘邦结果又被赶了出来,分到巴蜀,去做了个汉王。
巴蜀在当时还是未开发的荒蛮之地,沟深石头多,项羽把他分过来,明显是在拷对他,因此刘邦很生气。但生气归生气,还的去那穷山僻壤当汉王,因为项羽现在太猛,刘邦还没傻到去和项羽干架的份。就这样,刘邦怀揣着愤怒和不满,问候着项羽的全家,向巴蜀进发了。
就在刘邦南下期间,有一个人也向相同的方向赶来,这个人的名字叫韩信。
如果现在的刘邦是愤怒的话,韩信是郁闷的,这位仁兄从出道到现在还没有干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到现在为止,眼高手底、一事无成、胆小怕事等这些成语用到这位仁兄身上,似乎都比较贴切。
韩信是淮yin人,年轻时家里太穷,也没几个朋友,既没钱上货走关系,也没有朋友推荐走后门,因此混不成官。他自己既不愿意去种地,又不会做生意,因此整天有上顿没下顿,四处游逛混饭吃。
先在当地亭长家混饭,知道亭长老婆讨厌后才悻悻离去。后来跑到河边钓鱼喂肚子,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饿了,就管他吃饭,这一管就是就是几十天。后来连韩信都觉得不好意思,给老太太打包票,“以后我富贵一定报答你。”看着他这不争气样,老太太生气了,“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说要报答我?”
虽然韩信穷的不行,养活不了自己,但整天爱佩把长剑,人模狗样地在大街上悠转。一天,有个小混混拦住他挑衅,“你要真不怕死就用剑刺死我,怕死就在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看了看他,毫不犹豫地在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从此他的名声起来了,几千年来钻裤裆的典故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中国文字很是奇妙,如果一个人出人头地了,过往再拿不上台面的事都能说的冠冕堂皇,就说韩信这次,如果自己真的有能力,纵然不刺死那个混混,也可抡起拳头揍他几下,打他满地找牙就能完事,何必要杀人?他这一钻不打紧,可苦了多少文人,为帮他正名声,搔头弄额找理由,说怕摊官司什么什么的。既然钻裤裆,肯定实力不济,也就是胆小怕事。我都没见项羽、刘邦去钻裤裆,从头到尾只见他们欺负别人的事。如果有人叫项羽去钻裤裆,肯定是嫌自己活得时间太长了;如果让刘邦钻裤裆,肯定是牙疼想找人拔牙。
项梁造反后,韩信跑了过来,成了他的跟班,具体工作就是看大门;后来项梁战死,项羽当家后,他接着看大门;再后来项羽称王并分封天下后,他还在看大门。看大门这份工作他干的应该是还可以,一直没下岗但也没啥起色,就他的英俊长相,门神肯定混不上了,门头可能还可以。如果不出意外他最多就是个门头。
韩信虽然在把大门,可却向往当大官,因此频繁地给项羽提建议。就韩信随后的作为来看,想都不用想他为项羽都提了些什么内容。可在项羽面前,他的那些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等等都没什么用处。因为项羽是什么角色?他打仗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他是狂人,是军神,不管对方有多少人,也不管自己有多少人,带着兵就冲进去,很过瘾地砍一顿跑出来,再冲进去再跑出来,就这几次冲和跑之后,对方基本都会完蛋,因此韩信提的东西对他没用。
在项羽这里要想当官得靠实力,除范增之外其他人靠嘴皮混日子,基本上都会饿死。
韩信想当官,跑到项羽跟前,“老大,我提个什么什么建议,让我当个官吧?”
没等韩信说完项羽肯定会把他骂的狗血喷头。
“抢过地没有?”
“没有。”
“抢过钱没有?”
“没有。”
“杀过人没有?”
“没有。”
“打过架没有?”
“没有,有个机会没把握住。”
“滚,啥都没有还当啥官,能看个大门就高看你了。”
应该说,项羽是实干派,所用的人以杀人多少、勇猛程度来排顺序的,不幸的是韩老兄这些年一直在把大门,什么也没干,连个蚂蚁都没碾死一个。
如果你说项羽不识人才,不能说没道理,但也不全对。项羽这些年南杀北战,给下边人很多次展现的机会,可韩老兄却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雷打不动,你要是人才,出来遛遛看呀,可韩老兄没有。如果你说项羽不给他机会,那你就错了,不愿上前线的主要症结还在韩信自身,项羽自己都身先士卒了,哪还顾得管住不叫谁上?韩信没上阵的理由和那次钻裤裆的理由不无二致。要我说就是怕死,和那个同样有本事的管仲一个德性。如果你反对,我也无话可说,仁者见仁嘛。
项羽叫他滚,韩信郁闷了。郁闷的韩信准备换个老板。现在天下除过项羽之外,还有两个人比较有实力。
一个就是田荣,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应该说田荣和项羽是一类人,都是二百五。要是自己不高兴,逮谁都敢砍。项羽砍领导,田荣也砍;项羽很勇猛,田荣也是。在相同类型的领导手下,肯定不会有什么建树。
第二人就是刘邦,应该说刘邦比田荣的实力更强。在关中已经十几万人,虽然项羽到咸阳后对他进行了剥夺,最后给他三万人去当汉王,但刘邦以往的老下属们还有好几万私自跟了过去,总计人数还是十几万。他的实力明显要比田荣强。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很随和。至少韩信现在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大家都这样说。
因此韩信不畏艰辛地奔刘邦而来。
韩信前脚刚走,范增坐不住了。项羽虽然看不起他,但范增却很重视。因为韩信曾经提的建议虽不被项羽采纳,但范增却很认可,他认为韩信是个人才。但范增对待人才的态度很特别,你不被重用,但也不能被别人用。因此范增派人随后追杀而来。
看大门不需要智商,可逃跑需要智商,韩信的智商无疑够用。他在几条路上七扭八歪乱窜一气,把追他的人弄的迷三道四,最终顺利跑到了刘邦的手下。
可到这里后,韩信失落了。到这混了一段时间,根本没见刘邦的面,因此他依然很郁闷。就在依然郁闷的期间,他干了一件事,但这件事在史书里只是“坐法当斩”四个字一笔带过。而我分析肯定是抢老百姓东西,甚至还杀了人,因为史书里记录的很清楚,“前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就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来看,要不是杀人放火应该不会沦落到这等地步。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堂堂大将军会干出这等龌龊事?我个人认为这完全可能。刘邦刚入汉中,军队约束肯定不会太到位,而此时当兵的经过长年磨练,都已经从穷百姓转变成老兵痞,不趁机会抢一把发点小财简直对不起自己。而不幸的是,韩信现在也正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兵痞,他离大将军的位置还远着那。因此韩信肯定和前边被砍的那十三个人干了件很不地道的事。
此时的韩信那个悔呀,看大门虽然没前途但能活命,跳槽过来不但没前途还不能活命。悔恨的韩信看着前边十三个人,每被咔嚓一个,心就会抽搐一次。就在他正准备成为主演,进入砍头剧情的时候,有个人出现了。
当然,通常在电影里我们见多了这种镜头,主角遇到这种情况,闭着眼睛不用动脑就会知道下边会发生什么事。
出现的这个人叫夏侯婴,我们前边提到过的,为了帮刘邦躲官司挨了无数闷棍,住了一年多监狱,这个人将在以后的剧情里占据很大戏份,并且我个人认为,他对刘家天下所起到的作用和我们新中国的一位元帅极为相似。
夏侯婴刚好路过刑场,韩信远远看到,连忙大叫,“汉王不想统一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
这一声吼起到了异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夏侯婴站住了,并且饶有兴致地跑过来看。这一看不打紧,夏侯婴发现了个美男子。既会说话,又长得英俊,最终救了自己的命。看到此,我明白为什么找工作要面试了。
最终,夏侯婴救了他,并把他推荐给了刘邦。可刘邦和韩信交谈后,刘邦对他并不感冒。韩信这次自我推销不太成功,但这次不太成功的推销却吸引了另外一个人——萧何。
萧何现在管后勤保障,实际就是丞相干的一滩活。萧何的重视,无疑是韩信这次推销的最大的成果。随后萧何找韩信谈了几次天,愈加欣赏。
可萧何赏识并不代表有出路,因为刘老大不认可。因此郁闷的韩信准备再次跳槽。
而事实上,自从刘邦向巴蜀去的路上开始,一直到进入汉中,他的手下就没消停的逃跑。因为跟他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河南籍、陕西籍、湖南籍……共同一个特点就是老家不在四川。我们跟谁都是混口饭,用不着跟着你跑这么远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混,因此不断有人开溜。今天跑一个,明天跑两个,刘邦又一次体味到当初押送犯人时的痛苦。
准备跳槽的韩信收拾完东西走了,萧何知道了。这位仁兄二话不说,也没给董事长打招呼,抬腿就去追。俩人上演了一部传颂千年的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我不想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只想说最终的结果是,萧何把韩信追回来。
萧何追回了韩信,前去见刘邦,刘邦既高兴又生气。因为当初萧何二话不说就跑了出去,因此有人来告诉刘邦,“萧何跑了。”萧何是自己嫡系,他都跑了自己还怎么混呀,因此刘邦恼怒异常。现在萧何有回来了,刘邦先是高兴,再就生气,张嘴就骂,“你为什么逃走?”
“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追谁?”
“韩信。”
刘邦这下生气了,“将领中天天跑那么多你不追,追韩信?你骗人。”
“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称王汉中,那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你共计大事的人了。”
萧何说的比较重,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史书中饶有兴致地把这个环节大讲特讲,萧何以全家性命担保韩信是个人才,要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刘邦最终也斋戒了几天,很正式的任命韩信大将军称号等等,就是那很有名的典故——韩信拜将。
但我看过史书后,觉得此处疑点颇多,萧何追韩信可能是事实,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也一定是事实,但这两件事的联系绝对不是以此种形式发生的,任命韩信绝对不是此时发生的事情。
如果按史书记载,韩信此时任命为大将军的话,接着会发生两件大事,一件是“还定三秦”,另外一件是“彭城之战”,巧合的是,这两件大事的发生根本没有韩信什么事,最起码在史料里根本就没露一次脸。汉王在外边风餐露宿,抱着炸药包横冲直撞,而大将军却在一边纳闲乘凉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最终只能说,司马迁说了假话。
从情理上说,韩信现在也不可能被拜为大将军。
如果把项羽比成一个集团公司,刘邦是另外一个集团公司,不可能一个集团公司的看门保安跳槽过来后就直接任命为市场开发的副总,除非脑子灌水或者是董事长的亲戚。
很明显刘邦脑子没有灌水,韩信也不是刘邦的亲戚,因此我认为韩信拜将不是此时发生的事情。直到那件事情发生,真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才有机会真正登上舞台的zhongyāng,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件事情将在后边的故事中进行详解。
不管怎么说,韩信通过萧何的追回,抬高了身价,也最终留在了刘邦的身边,有了建议权,事实上他很快就提了一个很到位的建议。应该说他现在的职务是个谋士,说直白点就是和张良一样的角色,他和大将军这个称号还没沾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