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重生之大总统 > 第六章 当总统还是皇帝

第六章 当总统还是皇帝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重生之大总统 !

    ps:

    今日三更,二更送到

    宋骁飞带领五千新军把九百德军击溃后,厩很快稳定下来,宋骁飞的五万陆军完全控制北厩。

    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三千援军到了大沽口,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代表英国政府从中斡旋,德国的海军不如英军,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晚,没有势力范围,不得不给英国人面子,于是提出停战的四大要求:一是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纪念;二是释放了鲁瓦西德和三百名德军俘虏;三、赔偿德国战争赔款50万两白银;四是同意德国独资修胶济铁路,即东起青岛,西止济南的铁路。德国人的想法是,胶济铁路通到济南,整个山东就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了。

    李鸿章也想借助德国人的资金和技术修建铁路,而且1892年的中国,国力并没某些历史“砖家”想的那么差,当时中国的年收约九千万两白银,仅赫德掌管的海关收入,每年稳定地保持在二千二百万两白银左右,收支基本能平衡,慈禧太后逃跑,留在宫里的金银财宝就价值过亿两,李鸿章急于稳定国内的局势,这时并不想跟德国人开战,赔偿五十万两白银也不算多,权衡再三,便答应德国人这四项要求。

    此时,慈禧太后一死,光绪皇帝失踪,满清朝廷溃败,失去人心,结合李鸿章以往的政治资历和当时军政商界的声音,各国驻华公使发现,放眼海内,无论李鸿章的头衔是北洋大臣,还是直隶总督,两广总督,还是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已经成为掌控中国时局第一人,中国“非李不可”!

    此时的李鸿章既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外交家,又是洋务运动的领袖,最重要的是,他出生于中国乡村的耕读农家,了解中国国情。又靠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身居高位。是多数汉人的“偶像”,具有开国君主的一切条件,又被西方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中国人。没有之一,有些国外的报纸已经迫不及待称他“李首相或总统李”。

    李鸿章还很谦卑,被同僚认为没有什么个人野心,在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时,他和曾国藩一样,都坐拥半壁江山,却从没想过自立为王,并且处事果断、驭人有方,务实妥协。所以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髖、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等汉臣,纷纷电报举荐李鸿章为大总统,主持中国的大局。

    此时,李鸿章自己也心动了,他这一辈子,前半辈子忙于平长毛。剿捻贼,后半辈子又办洋务,兴水师,也知道中国虚有其表,如一间破屋。他只是充当裱糊匠,东补西贴,虽明知为纸片糊裱,但不得不为。慈禧太后当政时,他只好阿谀奉承,左右逢源于恭亲王、醇亲王等王公贵族,和翁同龢等权臣斗来斗去,裱糊匠当得累了,所以他才刻意培养宋骁飞,希望下一代人能奋发有为,有所突破,现在老天开眼,慈禧太后终于死了,光绪皇帝也失踪了,满清引此大乱,尽失人心,大势已去,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李鸿章的身体还算健朗,是该他一展拳脚,留名青史的时候了,于是,他邀请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云贵总督王文韶、闽浙总督许应髖、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北上,到天津共商国是,刘铭传、盛宣怀、容闳、严复等人也应邀参加。

    在利顺德大饭店,虽然大家都同意李鸿章出来当“总统”,主持大局,但对未来国家的政体也认识不一。张之洞、刘坤一、宋骁飞、容闳等人建议采取美国的共和制,地方自治,成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这样南方各省相对独立,朝鲜、越南、琉球等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纳入中国的版图;盛宣怀则建议采用法国的共和制,组织责任内阁,中央适度集权,收回各省的铁路、电报、教育等权力;严复觉得共和制不符合国民的文化特性,君主立宪比较适合当时的国情,但关键是立谁为君主;刘铭传一拍桌子,提议干脆建议李鸿章自立称帝,开辟新朝,持这种想法的淮军将领不在少数,李鸿章三十六岁的儿子李经方和女婿张佩纶对此特别积极。

    李鸿章也左右为难,他认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没有“总统”的概念,忠孝节义的四德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是建立德政的基础,一旦没了君主,社会必定会大乱,他也想称帝创立新朝,开万世之太平,但对各省督抚,特别是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这样的老臣,是否会拥立他当皇帝,没有把握,一旦各省督抚独立,中国陷入内战,泰西各国就会趁机培养各自的代理人,瓜分中国。

    就在李鸿章等人举棋不定的时候,西安传来消息,外号“鬼子六”的恭亲王奕詃强势复出了!他赶到西安,闻知慈禧太后的死讯后,光绪皇帝又失踪后,立光绪帝同父异母弟的爱新觉罗.载涛为皇帝,载涛当时才五岁,恭亲王便宣布担任摄政王,恭亲王奕詃上台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流放了端王,废黜了端王载漪子溥隽的大阿哥之位,斩杀了亲近义和团的刚毅等大臣,向洋人示好,并承诺进行宪政改革,争取泰西各国的承认。

    加上载涛是醇亲王奕讀的第七子,是过继给钟郡王奕詥的嗣子,皇族血统比较亲近,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山西巡抚毓贤等旗人督抚,还有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军,纷纷宣布效忠新皇帝,满洲,也就是包括现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在内的满族,还有蒙古王公等也宣布效忠清廷,中国大有分裂为满汉两个政权之势。

    恭亲王还发电报给李鸿章,要李鸿章承认载涛为新皇帝,迎接新皇帝回北京,重整朝纲。是自立为总统或皇帝,还是重新做一个维新的满清大臣?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李鸿章的面前。

    宋骁飞也开始琢磨着这风云突变的时局,他原本以为解决了慈禧太后,李鸿章就能顺利当上大总统,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病休了**年的恭亲王,而且看恭亲王办事雷厉风行,毫不含糊,还是宝刀未老,宋骁飞派家仆去送信,约徐世昌、容闳、谭嗣同、梁启超、严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半夜到府上商议对策。

    家仆前脚刚出门,府邸管家阮忠枢就领着一人前来拜访,来人身穿青衣,笑吟吟地上前抱拳行礼,此人正是张佩纶,他此时满面春风,—八字胡,体态偏肥,常见的官员颟顸模样,完全跟刚戍边回天津时胡子邋遢,脸上脏兮兮,目光呆滞的穷酸书生判若两人。

    原来,张佩纶入李鸿章的幕僚后,协办李鸿章的文书,掌握机要文件,当了个心腹师爷。入幕半个月后,张佩纶在李家后院的槐树下审读自己流亡戍边时的著作,摇头晃脑,悼念妻亡,泪流满面,全然没有主意到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站了身后。俗话说,“文章憎命达”,戍边时张佩纶生活凄苦,妻子也病亡,所以他的文章文采飞扬,饱含深情,打动大家闺秀的才女李菊耦。李菊耦漂亮温婉,此时二十二岁了,这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女了,还没有寻觅到配得上自己的夫婿,于是主动上前攀谈。张佩纶时年过四十岁,两人相差十九岁,李菊耦这个“大叔控”对张佩纶遭遇十分同情,后来请李鸿章聘张佩纶做了自己家庭教师,一来二去,日渐生情。李鸿章也很大度地把女儿许给了张佩纶,成全了一对佳偶。李小姐不只拿出私房钱,给张佩纶买了一座旧宅,平时还和他读书吟诗,收集善本古书,怡然自得,张佩纶此时自然春风得意,完全没了亡妻之痛。

    宋骁飞抱拳回礼,道:“幼樵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张佩纶道:“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宋骁飞于是请他到客厅上座,张佩纶说明了来意,主要是想来说服宋骁飞支持李鸿章称帝,他说:“共和政体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宋骁飞此时不知道张佩纶是代表他自己还是代表李鸿章来做自己的说客,道:“我肯定站在恩师的一边,不管是共和还是立宪,或者当皇帝,只要他作了最后的决定,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不瞒幼樵兄,我也认为共和政体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但是,还真找不出第二种政体来满足现在的需要。你也知道,各省督抚没有几个再真心愿意向同僚称臣。中国现在最不能够的事,就是内战。”

    张佩纶道:“那也总不能就此承认西安的满清皇帝吧?”

    宋骁飞道:“这个自然,如若此时恩师再向满清皇帝称臣,那么肯定会遭到恭亲王的报复,说不定他们一回北京,就会让恩师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