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材料为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喜忧参半

第一百一十四章 喜忧参半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材料为王 !

    郭逸铭没有亲自去招聘会现场,自然不知道他策划的财力展示炒作,已经成功引发了轰动。

    不过他并不惊讶。

    后世像这样,通过一种无聊的、毫无价值的铺张浪费,来显示公司强大实力的炒作式营销手段,他见得太多了,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早有预料。他甚至还亲口骂过“吃撑了啊,那么有钱不如投到科研上来好了,这样浪费就是犯罪”之类的话。

    他唯一不确定的,是这种炒作在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度到底如何。是会厌恶呢,还是羡慕,就只有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他现在也没有精力来过问,需要他过问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这时,他就正在文华酒店租用的会议室内,和满屋子的经济、政策、法律界专家开会商议公司后续的工作安排。

    “各位,我们接下来,要对我们的生产流程进行一次详细地分解,将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细分出来,根据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技术、设备要求,编列一个详细的表格。并且还要将其生产所需关联产业,进一步延伸,从而梳理出一个系统的树状产业链来。

    然后,我们要将其划分出三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即涉及到最核心关键技术部分的生产制造,例如处理器。这是我们企业自己的加工项目。

    第二个等级,则是由岛内代工的部分。这部分因为大陆企业无法购买到最精密设备,而不具备制造能力,而我们又没有精力顾及,就交给岛内企业来代工。

    第三个等级,是国内代工部分。

    这就形成了三个清晰的技术层级,即我们的核心层、岛内代工厂的次级层,以及国内的所有周边产品协作层。”

    他一面说着。一面看着会议室内满屋子的专家。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

    其中既有精通整个生产流程的工程师,也有擅长营销贸易的销售好手,更有精通国际贸易的法律专家。此外还有熟知本港工业水平的前经济多元化委员会委员、本港实业家,更有专程从大陆请来、对大陆尤其是深广一地的国营企业现状了如指掌的工业专家,他们将共同配合。以完成这个产业链的分解和层级划分。

    之后,公司才能在这个大前提下,目标明确地开展工作,扶持和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协作链。

    自主生产核心关键部件,将限于技术封锁、大陆无力生产的部分高技术部件交给岛内代工,最后通过深广一地,来满足其它所有周边部件的生产供应。从而形成以公司为核心的产、供、销利益链条,使各上下游关联企业。紧紧地依附于华粤科技,组成一个涉及公司众多、规模庞大的高科技产业利益集团。

    “我提一个问题!”专家团队中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举起了手,“请问郭总,这个产业链划分到哪一个级层?要知道,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是从原材料、半成品,一直到最终产品,乃至产品策划、推广、市场零售。是很复杂的。

    而且在零部件部分,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产业链。综合起来,这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体系,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罗列清楚的。

    所以我想请郭总提示一下,我们到底需要将这个产业树,细分到何种程度?”

    “谢谢童先生的提醒,很高兴你能问出这个问题来……”

    郭逸铭向对方点点头。这位童先生是本港的一位著名实业家,对本港的工业体系和水平了如指掌。如果不是港府拒绝了引导产业升级的建议,而他的工厂又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他是不可能愤然辞去委员会职务,投入郭逸铭团队的。

    而且这个问题很关键。就算他不问,郭逸铭也会进行详细阐述:“我所阐述的所有内容,归纳起来就只有一个:我们生产东西的各种需要,要尽可能保证,绝大部分能够在本港、大陆得到满足!

    所以诸位在细分产业树时,也要依照这个原则来进行,以保证我们的工厂一旦投产,就能立即全马力开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大量投放产品。”

    “光靠本地和大陆来支撑这个产业链,是不可能的!”另外一位老人断然说道。他是国家工业学院的老教授,对大陆的工业水平和政策有着深入研究,在国内享有盛誉。郭逸铭也是委托了材料所的董老辗转托人,才把他老人家请出马的。

    “魏教授能否具体谈谈,我们坐在这里,就是来解决问题的,所以一切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谈。”郭逸铭很客气地说道。

    “那我就说说吧,郭总要求相关配套,都尽可能在本地和大陆完成,想法很好,可很难实现。”老头子年纪很大了,可中气十足,坐在对角说话,也是满屋皆闻,“比如说原材料!原材料现在国内也很紧张。改革这两年,吃饭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人们的物质要求也在提高。为了满足人民需求,各国营厂矿都在加班加点制造电视机、收录机、自行车,等等民用生活电器。例如钢材,在国内都是紧缺物资,只能少量供应重点企业,其他国营企业想买都买不到,我们就更不可能了!

    当然,你要说国内提供不了的,我们自己来干,那当我没说!

    但是,我想请问一下郭总,你打算出多少钱来支持这个产业链的完善?你说出一百万,我立马就走。你说出一个亿。我可以帮你精打细算。你要是说出十个亿,老头子呕心沥血,也要给你写一份完善的产业链建设规划书!”

    “很遗憾,我的初期计划,只能出到几千万美元,大概不会超过5000万。”郭逸铭不动声色地说道。

    魏教授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不过我也说了,这是初期计划,并不强求所有方面都不从外面进口。所以对目前部分无法替代的原材料、产品。我们暂时可以进口以满足需要。但我们要向彻底自主的方向迈进!初期不行,只要赚到了钱,我们可以一步步加大投入,争取让更多的高精尖制造加工,都在本港或是国内完成。尽量将我们的成本优势发挥到极限!

    这就需要我们事前,就做好总体的规划,在之后才能目标明确地,一步步向这个方向努力!”

    郭逸铭看着他,不徐不急地接着说道。

    “好!你郭总说得实在,不夸大,我老头子从来没听过这种承诺。我就相信你,这把老骨头。我就暂时卖给你了!”魏教授激动地一拍桌子,大叫一声。

    任务一明确,众人迅速就行动起来。

    不过郭逸铭没有参与到具体的产业链细分中去,而是由童先生陪同着,开始对本港的实业家们挨个上门拜访。

    83年整个2月份,他都在做这一件事。

    要建立一个配套产业链,自然需要许多的企业协同与支持。他在这一个劲地埋头制定计划,没人配合都是白瞎!

    走访各企业。与他们沟通,这是个体力活。

    全岛的工业企业虽然产业层次低,但数量并不少,郭逸铭上次吃了亏,不敢一下子将所有的企业家都召集起来共同会商。虽说以后他的产业链规模必然会非常庞大,但初期公司的产品数量只有寥寥几个,根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受益。那么合作伙伴的选择必然会有所侧重。

    既然是私下沟通,他就只有自己多辛苦一点,多跑跑路了。

    好在有童先生从旁协助,他的拜访目标相对比较明确,不至于满岛瞎跑。

    童先生自己就是个实业家。经营着一个制造厂、一个成衣厂和一个采石场。在成本上升和港府的双重逼迫下,他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最近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已经将成衣厂、制造厂转到了一河之隔的深圳,利用当地廉价的厂房和工人工资、水电费,在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总算还小有盈利。

    但即便经营如此艰难,直至今日,他仍然没有对自己的产业进行技术升级。

    原因很简单,升级也无用!

    产业升级是企业的厂房、设备、生产工艺整体的升级,投资不小。他本身做的不是整机产品,而是零部件国际代工业务,都是给别人做配套,产业升级以后,又到哪里去找业务来做?

    如同郭逸铭为产业链划分层级一样,国际代工也是分层级的!精密加工业一直以来都是欧美日本这些先进国家的蛋糕,他们想吃也吃不到。就算香港可以不受限制买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升级了产业,也没人会给童先生他们代工业务。

    没有需求自然就没有动力!

    既然升不升级都一样,他们依然只能做一点初级制造业务,那么利用大陆廉价的工厂租金、工人工资、水电费,多赚一点差价还更实在些。这就是包括童先生在内,所有岛内实业家的一致观点。

    如果没有郭逸铭,这些实业家们最终在岛内将再无生存空间,不是倒闭,就是转移到大陆或东南亚。而且在此之后的十多二十年内,也同样不进行产业升级,继续做着最初级的制造行业,直到被市场所淘汰。

    郭逸铭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未来。

    他的高科技行业,急切需要一支具有相当能力的配套厂商。这些厂商的制造加工能力,要达到国际水准,但同时制造成本,要等同、最好是低于国际价格。这就要求配套厂商如果要成为他的产品供应商,就必须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购买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全面升级。

    这就是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童先生曾在经济多元化委员会内任职。对岛内实业家们的能力、脾气、升级潜力等等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郭逸铭用一个月的时间,连续登门拜访了上百名岛内实业家,对本岛的工业状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际情况令他既失望,也暗自窃喜。

    失望,是这些工厂的规模都太小了,技术水平太低了。

    别看岛内那些地产业、航运业、金融业个个腰缠万贯、财大气粗。资产动辄数亿、数十亿,可实业界却是惨得很,连一个资产上亿的都没有!

    本港的工业发展太晚了。

    香港是在六十年代,国际上先进国家开始淘汰他们的初级加工业,将这些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时候。才在港英当局的大力推动下,引进过来的。这些行业最初大都掌握在英国企业家手里,他们只希望通过香港的低工资、低成本,在国际上赚大钱,对产业升级毫无兴趣。

    在他们的挤压下,本地实业家发展得很缓慢。

    等到英国人都觉得没赚头了,才开始通过转让、出售、合股等方式,渐渐将企业转到本地实业家手中。而没等本岛的实业家们大展身手。这时石油危机就发生了,随后不久,经济危机也接踵而至。

    郭逸铭看到的岛内这些工厂,唯有惨淡二字可以形容。

    这些还在岛内苦苦支撑的企业,其总资产大都在数百万至上千万港元之间,少数几个数千万的,都算得上是大厂了!

    “郭先生,实在让你失望了。本地的工业实力确实是很差。恐怕会辜负你的期待。”童先生歉疚道。

    这一个月来,童先生也是放开了他在深圳的生意,尽心竭力,天天陪着他转。在他的引荐下,郭逸铭去了那些他看好的实业界老板,一家一家的上门拜访。以前他还觉得岛内实业界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但这些日子和郭逸铭接触下来。听到了他透露出来的少许抱负,再看看本港实业界的实际情况,他的信心开始有所动摇,觉得以前的想法可能过于天真。

    这样的企业状况,说什么配套。实在是有些可笑。

    此刻她陪着郭逸铭从最后一家拜访的企业出来,对方表示这次拜访活动就此告一段落,并且脸上一幅阴晴不定的表情,他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没事,我刚才是在考虑一些细节,童先生不用在意。”郭逸铭从沉思中回到现实,安慰地朝他笑笑,“我们这一个月转下来,说实在的,本地工厂的情况呢,也确实让我有些触目惊心之感,很失望。但老话不是说,祸福两依么?虽说本地的企业情况比较糟糕,但我们换个角度想,这船小也好调头,这些破烂家什三文不值两文的,换起来也快,所以这未尝不是好事。

    这样吧,我回去以后,把这一个月的考察结果梳理一下,然后拟一个名单。到时候,还要劳烦童先生辛苦一下,代为一下邀请这些老板,咱们坐下来,好好协商一下以后的发展,您看如何?”

    “那好那好,我就不多打扰,这就告辞了!”

    童先生看他一脸倦怠,陪他回到文华酒店以后,便主动告辞而去。

    郭逸铭回到酒店办公室,只略坐了坐,就又吩咐留守酒店的舒雨菲,将当天积累下来的文件拿给他批阅,同时随便向他汇报公司的各种情况。

    这也是惯例。

    他虽然每天四处奔波,可回到酒店以后,仍不顾疲倦,坚持将所有公事都处理完毕,才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房间休息。

    舒雨菲也劝过他,可都没用。所以她也只好自己尽量把公事处理得漂漂亮亮,对每份公文,都事前拟出比较完善的方案,让他可以少动一点脑子,快点处理好公事早早休息。

    郭逸铭在她汇报的时候,也迅速阅读着各份文件,快速进行批阅,签署意见。

    从对方汇报的内容来听,公司本月一切业务都发展得很平稳。

    通过近两年的市场培植,混合并行架构个人计算机已经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市场。在美国,混合并行架构计算机已成为家用电脑的主流配置。

    IBM-PC因为配套厂商不多,绝大多数硬件都靠自己解决。配件可选择余地有限,在市场上很不受欢迎。本来当初西部数据公司将图形操作系统重新编译,以运行于IBM个人机之后,他们的销量曾上扬过一阵子。但没过多久,用户们就发现系统在IBM的个人机上使用效果不是很好。

    面对用户的抱怨,西部数据公司还专门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表示这是因为IBM坚持不肯公布他们的处理器关键技术,无法将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彻底挖掘出来。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IBM向西部数据公司公开他们核心技术就可以了。

    这个要求IBM当然不会答应!

    于是,一场新闻发布会,将用户的怨气,转到了IBM身上,让准备看笑话的IBM闹了个里外不是人。狼狈不堪。

    紧接着,理光公司又在去年推出了适用于C/R81的图形卡,成功地补上了个人机硬件性能不足的最后一块短板。并且售价低廉,最低款显卡就连那些低收入家庭也能买得起、用得起,用了以后效果非常明显,运行如飞谈不上,至少做到了流畅运行。

    这就使得用户们更加坚定了对C/R81的忠诚。

    就连政府公教部门,都开始对IBM表示不满。认为他们要么尽快推出自己的图形操作系统,要么就公开核心技术,以便西部数据公司对程序进行优化,使之能顺利在IBM个人机上运行。同时他们也大力呼吁理光公司推出适用于IBM的显卡,让更多用户受益。

    IBM被上下夹攻,如同老鼠钻风箱,里外不是人。他们受了用户的批评,只好回过头。催促微软赶快拿出一个成熟版本来。

    可微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劲地磨洋工。很简单的一个壳软件,他们竟然搞了近一年还没有成效,气得IBM大发雷霆。可他们再生气,这个版本都已经拖了这么久了,如果现在中途换公司,这个图形操作系统就更别想搞出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他们。只好威胁微软,表示如果他们不在3个月内拿出一个成熟版本来,以后就别想再为IBM开发系统了。

    欧洲和日本等待了这么久,看到IBM依然欲振乏力,也对他们彻底失望了。从去年上半年开始。C/R81个人机在上述两地的出口开始猛增。在这两个市场的带动下,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纷纷确定了目标,混合并行架构个人计算机的市场统治地位,开始由美国向全世界蔓延。

    可以说,发展到现在,如果IBM还不能迅速挽回颓势,未来必将在个人机市场沦落为附庸地位,再也无法重新挽回败局。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哪怕只是推出一款与C/R架构计算机相当的机型,都不足以重新挽回用户的信任。

    他们必须要拿出一款全面超越C/R混合架构计算机的新一代个人机,才有可能实现绝地反击!

    “奇怪啊,从81年到现在,都两年多了,IBM怎么还没拿出下一代个人计算机?”郭逸铭很奇怪地自言自语。

    在他记忆中,历史上IBM在去年,也就是82年就推出了第二代286个人计算机。这款计算机采用的处理器集成度达到了14万,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个人用户的绝大部分需求。也正是因为286的成功,才让IBM彻底站稳了市场,成为个人计算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在他的主导下,西部计算机公司一直在为286的出现,做各种准备。

    可现在都到83年3月初了,这286居然还没现身。这就很奇怪了。难不成IBM放弃了个人机争夺?

    不可能!

    如果他们真的放弃这个市场了,就不该如此心急火燎地催促微软马上拿出图形操作系统。而应该直接向西部数据公司公开他们的处理器内核,干脆就采用西数版本,更加来的便利。

    更进一步,他们应该找到西部计算机公司,向他们要求授权,也生产混合架构计算机,彻底放弃他们的X86架构。

    可这些都没有发生,IBM还是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切照旧。

    有古怪!

    他直觉到其中肯定有问题。

    舒雨菲汇报的内容当然不只这一项,其他还有计算机大卖场已经成功覆盖全美各主要城市,并且经营良好。虽说随着初期的火爆过后,销售略有回落,渐渐趋于平稳,但收益还是很可观。每月在归还银行贷款之后,还能有一定盈余,可用于卖场修缮、发放员工福利等等项目。

    预期三年以后,大卖场就能还清所有贷款,成为公司的一个主要利润和现金流来源。

    软驱的销售也逐渐铺满市场。

    西部计算机公司自己的销售数量一直很平稳,不过授权代理的公司数量却在不断扩大,每月光是收专利费,都收得霍克乐得合不拢嘴。

    软盘的销售及利润也在飞速增长中,月纯利已达到了上亿美元。

    西部计算机集团凭着一个软驱、一个软盘,成功地复制了柯达公司的奇迹,实现了仅靠软盘销售,就能为公司每年创造十多亿美元纯利润的现代营销学奇迹。也因此被诸如哈佛等大学,都作为了经典案例,向学生传授。

    家用游戏机的销售同样喜人。

    在多方同时发力的情况下,靠着几款经典游戏,西部计算机公司研发的家用游戏机如狂风扫落叶一般,将美国、欧洲、日本的游戏机厂商赶出了市场。

    最妙的是,这几个市场都各有两家的经销商,形成了表面的竞争关系。而且尽管核心一致,但每种游戏机外观上却又各不相同。几家公司都声称是获得授权后自己独立开发,闹得那些竞争对手想告他们垄断都没有借口。结果连一些用户都被骗了,还拿着从其它地方买到的游戏卡,询问是否可以在本地购买游戏机上使用。

    如此多经营信息,舒雨菲简略叙述,也用了不少时间。

    但她念着念着,却听到一阵鼾声。

    她一惊之下,赶紧抬起头看过去,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郭逸铭已经趴在办公桌上酣睡过去。他的眉头还微微紧蹙,仿佛即便在睡梦中,也是在不停地思考问题,为考虑公司未来发展方向而殚精竭虑。

    舒雨菲暗暗叹了口气,怜惜地需要摸摸他头发,伸出去却又收了回来。她看看郭逸铭沉沉睡容,拉上了窗帘。为避免他着凉,又将室内空调的温度调高,才轻手轻脚,退出了办公室,小心翼翼关上房门。

    郭逸铭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