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刘备的日常 > 1.134 公之于众

1.134 公之于众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刘备的日常 !

    常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蓟国官吏,之所以多从蓟国太学坛优选。正是此因。尤其是大量基层少吏,皆出自太学坛。从入学就读,到为实习生始,耳濡目染,修习治事。待学成出仕,不出二三年,自当得心应手。且上下级多出同门,关系融洽,吏治清明。

    蓟国宽法严律。蓟王明以照奸。再行高薪养廉,官吏升迁考评,笔笔皆有出处。一视同仁,等量齐观。且需公示十日,令国民、百官,茶余饭后,众评众议。若有不足,或有存疑,可直书于布告栏内。待二位国相遣人查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否升迁,自有公断。

    此可谓蓟国一大创举。所谓执政为民。吏治清平如斯,足令天下贪官污吏汗颜。

    如前所说。官秩百石以下的低级官吏,称“少吏”。以少吏出仕,起点虽低,却可累绩升迁。亦享有:赐钱、赐金,赐爵、赐肉、赐酒、赐食,增俸及休假等,与长吏类似的优待。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则为“长吏”。蓟国多“少年长吏”。便是指出仕时,已领食二百石以上高俸。甚至还有“二千及冠”者。

    与“以长吏出仕”不同之处,便在于。少吏需经层层提拔,直至位居“功曹”。如能再进一步,方可为“守令长”或“州从事”。主一城或一县之事。

    功曹,又称“功曹史”,前汉始置。今汉官名略有变更。属司隶校尉者称“功曹从事”,下设“功曹书佐”协助理事。余下功曹从事,则改称治中从事,属员仍称功曹书佐。历代沿置。

    功曹,乃为郡守、县令之主要佐吏。

    换成郡国亦然:总揆众务,职统诸曹,又握群吏升迁黜免之权,在郡守自辟属吏中地位最为尊显。

    因而对一般少吏而言。若要升任功曹,亦需历练多年。于是,少吏的升迁顺序,大致便为:诸曹书佐、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令长或州从事。

    换言之,若是少吏出仕。只有一步步升任“功曹”后,方可升任一县之长。

    当然,郡县之下,亦有少吏。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

    甚至一亭之内,亦有诸多斗食小吏。

    升迁之路,皆雷同。

    换言之。大汉吏治,乃分官、吏两个层级。

    二千及冠者,凤毛麟角。能三百石长吏出仕,亦为人所羡。众多斗食小吏,才是治政之基石。故称“吏治”,而非“官治”。

    试想。若无一个公平的升迁之路。对吏治根基的破坏,是何等恶劣。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不稳,上层建筑又岂能稳如泰山。上层不稳,社稷又如何能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指积少成祸。

    蓟王将官员升迁,公之于众。又让刺奸贼捕,闻风奏报,便是此因。

    好与不好,民心向背。

    多简单。

    公示时,不仅限于官舍。悬扁闾里街衢,张贴布告栏内。甚至若升长吏,还需张榜在就任之县境,城门、亭舍、邮驿各处。以供民众观瞻评断。

    蓟王曾言,事关公义,无有不可对人言。

    政绩是其一,风评是其二。二者缺一不可。一言蔽之,德才兼备。

    春腊二赐,少吏犒赏虽少却不薄。正因人多情厚。二千石者,寥寥数人。斗食少吏,却多如牛毛。

    归义城。

    三十六部杂羌,齐聚一堂。

    宋建自居主座。环视堂内众渠帅,各个未战先怯。这便微微一笑:“西域联军已过洪池岭。如今陇右只剩辅汉大将军所部,数万之众。且还需分驻各处,防备流徙羌囚。兵力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此乃上上之喜,为何诸位,却如丧考妣?”

    “将军有所不知。”句就羌渠滇吾,起身答道:“月初,蓟王大婚。娶钟存女豪,并烧当羌豪族二女。如今消息人尽皆知。已有烧当别部虑及撤兵。人心浮动,恐难久持。”

    宋建一声冷笑:“日薪二百大钱,不要了?”

    “唉……”不说还好。一提钱,众人更是长吁短叹。纷纷抱怨开来。

    “我等虽出混种,却亦身强体壮。不弱西羌,尤胜东羌。奈何蓟王厚此薄彼。不愿招募我等。莫非只因出身不成?”

    “非也。”便有人反驳:“蓟王天家贵胄,论血统,乃出前汉高皇。高贵无比。然闻,宫闱之内多胡女。便是王妃公孙氏,亦染鲜卑血脉。又岂能轻视我等。”

    “许是,人手足备,不差我等?”再有人发问。

    “钟存又当如何?”另有人反驳:“百万钟存,已陆续出山。蓟王就近安置在陇坂周围,筑城造屋,修路梯田。陇右山脉绵延,若皆修成梯田,必借我等之力。”

    “唉……”说来说去,无有定论。

    见众人皆心有不甘,宋建言道:“可敢与我一同兵谏。”

    “兵发何处?”滇吾忙问。

    “麦积山。”宋建眼中精光一闪。

    洛阳,南宫。鸿德门下,明光殿。

    陛下正欲摆驾西园,却被皇后堵在偏殿。

    “拜见陛下。”

    “皇后免礼。”百官还未远离,陛下亦和颜悦色:“何事来此?”

    “为求河南尹。”皇后开门见山。

    “皇后为何人所求?”

    “二兄何苗。”

    “原来是越骑校尉。”陛下轻轻颔首:“区区二千石官,何须皇后亲来。以后切莫如此。只需遣一人告知朕便可。”

    “谢陛下。”皇后盈盈一礼。

    “你与朕……”陛下微微一顿,又柔声说道:“有太多相似之处。民谚曰:‘一山难容二虎’。大汉天家,又岂能容下两家商贾,贱买贵卖。以后,各自相安吧。”

    “恭送陛下。”闻此锥心之言,何后却面色如常,无喜无悲。

    因知陛下顾及天家体面,断不会当着百官之面严词拒绝。何后这才掐准时机,赶在散朝时,将陛下堵在殿前。

    陛下如此精明,又岂能不知。故而才口出“切莫如此”,“各自相安”。

    恭送陛下仪仗远去,何后趁起身时,悄悄拭泪。再仰首,已平静如初:“摆驾回宫。”

    “喏!”皇后仪仗遂转去长秋宫。

    东郭,绥民里,洛阳县治。

    洛阳令周异,正襟危坐。待验尸毕,便有属吏遂呈上一物:“明庭且看。”

    “此乃……”周异面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