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 刘备的日常 > 1.98 正大光明

1.98 正大光明

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刘备的日常 !

    蓟王持黄钺,征伐三韩及高句丽。扩土二千里。光复前汉郡县。

    朝廷因功增封河间国之北平,右北平之夕阳、昌城、骊城,辽西郡之絫(累)县、辽东郡之沓氏,计六县,并入蓟国。以为褒赏。

    然细细一看。除河间之北平县、辽东之沓氏县外,余下四县,早在今汉之初,或并入他县,或已废去。如“絫县并属临渝矣”。骊城亦一并入临渝。

    乃新任幽州牧王允,抢先上表,旧县重立。朝廷紧随其后,将滨海四县,不毛之地,转手划归蓟国。

    增封一出,举世哗然。又闻是蓟王所求,天下无不扼腕。蓟王乃为辟祸矣。

    有识之士却不以为然。以己渡人,除去前汉中山靖王祖陵所在,余下数县皆环渤海。

    两汉之交,县境毁于海侵。或废或并,不一而足。今海水已退,境内散布大小泽淀。虽是不毛之地,却极利晒盐。更有如碣石港这般,天然北方良港,亦利于通航。

    “碣石山在(右)北平骊城县西南。”

    航海对蓟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县南北一分为二,环渤海的南部滩涂,用来晒盐。北部泥沼盐渍较轻,晒干后,可用来遍种苜蓿。一边畜牧,一边改善土壤。不出数年,便可尝试轮种或套种。再转为农耕。

    最关键是,时下地广人稀,用来安置扶余四十万余口,正当适宜。每县安置一加,绰绰有余,亦不觉拥挤。

    扶余四加,善畜牧,不善农耕。先从畜牧入手,再徐徐改变,亦合常理。

    青储饲料可从雍阳源源不断运来,辅以就地种植的苜蓿精料,足够饲养百万头牲畜。

    扶余四加,比照蓟国官制,正全面汉化。

    五胡四夷,皆以汉化为荣。从不缺内在动力。

    待长芦、长汀二县,百万亩盐田屯毕。盐府五十万口盐户,徐徐东进。将渤海上湾区优良泥质海滩,尽数辟成盐田。

    那时,蓟国铸山煮海,盐铁之利尽显。唯一需要顾及,海盐产量是否供大于求。

    食之不尽亦无妨。蓟国名产中有太多火腿香肠,咸鱼腊肉,诸如此类。需要腌制的山珍海味,举不胜举。青盐的用处,实在有许多。

    蓟王之事,向来迅捷。

    不出半月,诸将封赏诏书,随增封诏书一并而来。

    十日大会,百官上朝。

    深居简出,迎接百子降生的蓟王,今日终于临朝。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蓟王喜上加喜再添喜。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百官恭祝不断。余音绕梁,君臣同喜。

    待终于告一段落,左国令士异,趋步上前,取蓟王诏书,朗声诵读:

    “表横海中郎将黄盖,为横海将军,秩中二千石。加赐车盖,特高一丈,长史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另表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同赐黄金千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翠玉琼浆百瓮,以章其功。”

    “臣,谢陛下,谢王上。”黄盖下拜。

    待女官上移座位,与二位国相及王傅黄忠并排。黄盖再拜就坐。

    继王傅之后,黄公覆得食双中二千石,位极人臣。

    “封太史慈为校尉,号:鹰扬。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万两,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各一。”

    “臣弟,领命。”太史慈龙骧虎步,少年英雄,引百官赞不绝口。

    “封黄叙为校尉,号:折冲。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万两,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各一。”

    “臣弟,领命。”奔牛儿一朝揭面,翩翩少年,玉树临风,亦不逞多让。

    蓟王义兄弟五人,各个英雄了得。可称满门英杰。

    蓟王身后垂帘内,太妃与二位义母,相视而笑,皆大欢喜。

    可怜天下父母心。知独子因功升迁,荣耀时刻,二慈母焉能不亲眼所见。

    之所以赐金万两。乃因二人早有千里马。于是将本该赏赐给校尉的千里马,折算成黄金。黄金有价,千里马无价。

    余下诸将,各有封赏。

    笔笔战功皆录入军功簿。不会短去分毫。校尉再往上,便是中郎将。非立大功不可晋升。将军号更属难得。

    横海中郎将黄盖,抄掠百万三韩。这才积功升将军号。

    黄汉升手刃黑山大小贼酋三十有九,完败黑山贼寇,又掠太行四径贼人家眷数十万口。因封将军号。

    蓟国封号之难,足见一斑。

    再添二校,蓟国亦称八校。比起西园八校,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客气的说。蓟国八校,远非陛下西园可比。

    待国事毕。

    蓟王设宴,君臣同殿而食。主臣相惜,上下相契。其乐融融,欢喜无尽。

    国力蒸蒸日上。国情日新月异。国民日积月累。国土日滋月益。国士四方来投,国中英杰辈出。少年长吏,二千及冠。年十五出仕一城之长,已屡见不鲜。

    人口组成,亦多少壮。身强体健,年富力强者,充塞各处。

    如齿轮联动。合力驱动蓟国这艘明轮巨舰,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究竟航向何方,又行至何处。无人能预料。只因这艘大船的掌舵人,蓟王刘备的彪悍人生,至今仍不见上限。

    华灯初上,酒足饭饱。宫门大开,蓟国精工机关马车,列队入宫门。琉璃风灯接光如龙,将百官逐一接回。

    路途太远,亦不必着急往返。国宾馆内精舍,足够安眠。

    话说。便是这长长的车队接龙,足可见北疆大国之冰山一角。明以照奸,高薪养廉的前提是,能养的起啊。

    待百官离去。大殿内灯火通明,肱股重臣悉数留位。

    刘备遂取贾诩手书,传阅众人。

    王傅黄忠细观后,面无表情,传给身旁黄公覆。新任横海将军看过,又传给左右二位国相。如此依次传递,二千石及以上高官,悉数看遍。

    环视同僚,王傅黄忠先声夺人:“君忧臣劳,君辱臣死。陛下纵有千般不是,万般过错。作为大汉一藩,亦不能坐视煌煌大汉天子,命丧流寇之手。宜当发兵杀贼,救陛下于危难。”

    黄盖亦起身言道:“不知则已。今既已知晓,自当尽起国中精锐,兴兵讨贼,护陛下以周全。”

    蓟王不置可否。目视文官首席:“二位国相,意下如何?”

    耿雍、崔钧异口同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人齐声附和。

    绕是心中早有准备,刘备亦不禁满怀欣慰。

    公私分明,真豪杰。

    天朝上邦,正大光明。

    那些蝇营狗苟,官场现形,在我大汉,何来生存土壤。

    何谓君臣同契,上下一心。

    单此一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