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网 www.baidubo.org,最快更新刘备的日常 !
闻此言,许攸眼中,忽泛起一丝暖意。又随之散去。
“孔璋所虑,不无道理。”许攸话锋一转:“然,不记右国令之事否?”
“神上宗师。”陈琳幡然醒悟。神上宗师,至死不渝。蓟王亦甘冒除国之险,保其寿终正寝。
“蓟王天下豪杰。爱恨分明,言行如一。心中自有日月,故不为俗世所绊。右国令不负蓟王,蓟王亦不负右国令。”许攸言道:“只因长情二字。”
“蓟王长情之主。”陈琳面露钦佩之色。
“然也。”许攸笑问:“天下皆言长情,不知此二字,孔璋又作何解?”
“长,久也。情,爱也。”陈琳脱口而出。
“孔璋只知其一也。”许攸摇头一笑。
“莫非此中还有深意?”陈琳亦饱学之士,急忙求问。
“长情,乃远谋也。”许攸一针见血:“情长谋远,便是蓟王所以行事也。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蓟王少时,居十里楼桑,有家中长姐,将一身所学,倾囊相授。另有四友寒来暑往,倾心相交。慧眼识英雄,一金知人心。而后通渠圩田,筑路造楼。楼桑大治,因复祖爵。后割头进封,非功不爵。终并六县为王。娶长母之姐为妻,初为世家豪族所诟病。言,临乡侯何其短视也。然蓟王一意孤行,初心不改。于是刘氏宗亲,旧友故交,天下公孙,悉数归心。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当奋三尺剑,布衣为王,何须仰人鼻息。今再观,蓟国和合之风,遍吹巨马两岸。无忘贫贱之交,不出糟糠之妻。英杰辈出,天下齐投,皆始于蓟王也。”
言罢,许攸口出剖心之言:“知微见著。为恶,我远不及右国令。为善,助蓟王三兴炎汉。夫,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蓟王名备,乃为天下首善也。首善便是至善。故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故,许攸虽有小恶,却功在首善。何罪之有?”
陈琳慨叹:“子远深知蓟王也。”
言及此处,许攸亦感慨万千:“蓟王少复祖爵,兴王道治国。乃(首)善之始也。”
四目相对,心有戚戚。
三日之期,转瞬即逝。
九月十九日,十万大军入城,围南北宫城。董卓自领一万精兵入宫。于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命尚书丁宫,持何太后诏书,立王美人贵子,勃海王刘协为帝,废黜少帝为弘农王。
诏书颁后,由太傅杨彪入玉堂殿。亲解废帝身佩玺绶,进奉勃海王刘协。勃海王遂即位,是为汉“献帝”。而后杨彪扶弘农王下殿,步行入崇德前殿,向新帝称臣。见废帝此状,满朝文武,无不哽咽流涕。群臣心中悲痛,皆敢怒不敢言。
新帝登基,未及改元,便大赦天下。
稍后,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并于朝野内外,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权倾朝野。
新官上任三把火。
月末,董卓合太傅杨彪、少府张俭、尚书令许攸,携鈇锧至朝堂上书。求为建宁元年,九月政变时被诬陷为叛贼之陈蕃、窦武,及次年于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献帝准奏,并效合肥侯为帝时所行举措,恢复陈蕃等人爵位,并提拔其子孙为官。此其一。
其二,亲近周毖(周慎之子)、潘隐。原大将军何进府吏张津、丁原等人,也为其幕僚。并在众幕僚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天下名士,入朝为官。党魁张俭,尤为董卓所仰赖。
其三,不计前嫌,对关东群雄,如王匡、鲍信等,授以太守,以示和解。然独不授四世三公之汝南袁氏群雄。只因袁氏乃合肥侯外戚。高官厚禄亦难动其心志。
董卓行事果决。俗谓“快刀斩乱麻”。待洛阳八关重开,天下方惊闻,朝廷倾覆,江山易主。
自九月十五日遇刺,至废立新帝,改朝换代,不过半月。
及十月一日大朝。
王美人贵子,已居大位。百官朝拜。无人再提,即将遣归封国之弘农王。
又谓鞭长莫及。
蓟王此时,已入南州。度蜜月于象林苑中。
太师府,鱼梁台。
尚书令许攸奉诏登台:“二日后,太后欲在上林苑中设宴,送弘农王就藩。”
“母子连心,此举并无不可。”董卓似不以为意,随口问道:“子远,以为如何。”
“卑下窃以为,为防太后爱子心切,与之同归。宜当谴军护卫。”许攸言道。
“子远所虑,深得我意。”董卓笑道:“命卫将军张济,领兵护送。”
“喏。”许攸再拜而出。
“来人。”待许攸出殿,董卓表情渐变。
“卑下在。”正是中郎将牛辅。
“上林苑中可驻有兵士。”
“禀太师,苑众驻有数万兵士。”牛辅答曰。
“传我将令。待太后回宫,严查弘农王车驾,勿放走何苗。”董卓切齿言道。
“喏!”牛辅自领命去。
许攸回府,与陈琳相见。
“太后声东击西,欲助何苗离京也。”
“何以知之。”陈琳忙问。
“二日后,太后车驾出城,西入上林苑,送弘农王就藩。”许攸言道:“必将何苗裹挟其中。暗送出城。”
“西出城门,毕经函园。恐未及上林苑。何苗已入园中避难。”陈琳忽道。
“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许攸忽冷汗淋漓:“不好,太后欲行割肉饲虎,瞒天过海也!”
“子远何出此言?”陈琳惊起。
“时不我与。孔璋切勿多问。速替我上山,面见主记蒋干。将太后之事,和盘托出。”许攸语速飞快:“能救太后母子,唯蓟王一人耳。”
“也罢。”陈琳遂轻车入二崤城官堡。面见门下主记蒋干不提。
立冬前后,正是蓟国千里稻禾,开镰之时。
蓟国上下,皆忙于稻作,无暇他顾。幸得大幕府,统御内外全局。
洛阳密信,一日抵达。
幕府中丞贾诩,夜开府议。商讨洛阳事宜。